首页 > 银行

外资银行定存门槛降低 你会把钱存哪一家?

发布时间:2019-10-17 09:50:27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10月15日,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下称《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部分条款予以修改,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修改内容包括:取消了外资行进入中国市场资产门槛要求,还允许将境内公民存款门槛由此前的100万降低至50万元。外资银行在我国境内设立独资和合资银行的限制进一步放宽,业务范围扩宽。

  记者了解到,尽管目前在渝外资银行何时开展新业务尚未有确切时间,但当外资行不再“高门槛”,你会把钱存在哪一家?

  存款门槛从100万降至50万

  据悉,在银行方面,本次《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修改内容主要体现在四处。具体为:

  一是放宽了对拟设外资银行的股东以及拟设分行的外国银行的条件。取消拟设外商独资银行的唯一或者控股股东、拟设中外合资银行的外方唯一或者主要股东、拟设分行的外国银行在提出设立申请前1年年末总资产的条件,取消拟设中外合资银行的中方唯一或者主要股东应当为金融机构的条件。

  二是规定外国银行可以在中国境内同时设立外商独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或者同时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

  三是放宽对外资银行业务的限制,允许其从事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以及代理收付款项业务,将外国银行分行可以吸收中国境内公民定期存款的数额下限由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改为每笔不少于50万元人民币,并取消对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的审批。

  四是改进对外国银行分行的监管措施,放宽外国银行分行持有一定比例生息资产的要求,对资本充足率持续符合有关规定的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分行,放宽其人民币资金份额与其人民币风险资产的比例限制。

  外资行扩展网点可能性不大

  重庆银保监局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重庆首次引入外资银行。截至2019年6月末,在渝外资银行共设有营业性机构24家、外资银行代表处1家,其中分行16家、支行8家。在渝外资银行总资产238.93亿元,各项贷款194.97亿元。从业人员共计545人。

  总的来看,重庆市外资银行机构数量位列中西部第一、进入全国前十。据了解,此次外资银行“门槛”降低,新业务何时落地还尚无明确时间,但肯定的是,将带来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

  一家在渝外资银行客户经理介绍说,外资银行做人民币业务,很难跟中资银行比拼。但在外币理财和存款方面有优势。“门槛降低后,可能会针对不同的人群需求,量身定制一些理财金额相对较低的理财产品,包括与汇率挂钩、境外股票投资等等,更接地气”。

  对于接下来是否扩展铺设网点、扩大规模优势?另一家在渝外资机构高管向商报记者表示,“可能性不大。”

  “因为银行系统的网点都会审慎地去布局,尤其现在移动支付发达,对于银行网点的策略、布局,特别是重资产、高投资的布局,银行本身也会深思熟虑。”她介绍说,就该重庆分行而言,如今近九成的个人业务都实现了手机办理,需要到柜台办理的也多是换汇,现金业务不到2%。更多产品和服务的互联网化也在计划与实施过程中。

  企业“走出去”做生意更便利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中新互联互通、自贸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带动下,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明显提速,境内外联动的需求大增,全市外资银行助自身优势,开展各类跨境业务。

  重庆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9年6末,星展、渣打、汇丰等外资银行协助重庆本地企业开展的支持国家及地方重大战略融资余额折合人民币达248.50亿元,其中支持长江经济带建设融资余额65.83亿元,支持“一带一路”战略融资余额19.16亿元,支持中新(重庆)示范项目开展的跨境直贷、境外发债等跨境协作融资余额163.51亿元。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原晓惠分析,外资银行在现金管理平台、高端财富管理等方面具有强劲竞争力,在服务“走出去”客户上有独特竞争优势。

  建行重庆市分行私人银行部私人银行专家黄光涛也持类似观点,“消息一出来,今天不少做进出口贸易的制造业企业主纷纷前来询问,大家都很关心的是,金融市场开放后将带来哪些便利。”黄光涛分析,这一政策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在外资行能承做业务方面。“三放宽一调整”之后,外资行业务范围与中资行基本已趋于一致,更有利于外资行发挥其差异化优势。

  一名股份行个金部人士分析,外资行在长达百年的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两个优势十分突出。一个是服务更人性化,“即便你到外资行去开一个几万美元的账户,行长也可能出来跟你握手、交换名片,让你感到受尊重。”另一大优势是海外网络相当发达,随着进入门槛降低,预计这对出国留学和做对外贸易的人群很有吸引力。

(文章来源:重庆商报)

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