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证券

人民币汇率飙涨逾600个基点 境外机构加仓人民币债券

发布时间:2018-12-04 10:04:00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K图 usdcnh_64

K图 usdcnyi_0

K图 usdcnyc_0

  12月3日开盘离岸人民币一举涨破6.9整数关口,较前一个交易日大涨逾500个基点,正是这些对冲基金买涨套利的“杰作”。

  “感觉这回人民币空头又要爆仓了。”一位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侃说。

  12月3日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双双大幅飙涨,均突破6.9整数关口。

  截至12月3日21时,境内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徘徊在6.8897,较前一个交易日大涨708个基点,境外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触及6.8949,较前一个交易日大涨601个基点。

  布朗兄弟哈里曼(BBH)全球外汇策略主管Marc Chandler坦言,这也导致不少执意沽空人民币的对冲基金面临爆仓风险。此前,这些对冲基金大举买入明年3月到期、执行价格在7.1-7.2的人民币汇率看跌期权,同时,将沽空策略止损价格设定在6.9附近,如今随着境内外人民币汇率涨破6.9整数关口,这些对冲基金程序化交易模型将自动结清看跌期权止损离场。在Marc Chandler看来,这些对冲基金遭遇空头爆仓风险,只能“怪”自己操作过于“激进”。

  “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守7的成功几率大增。”一位国有银行外汇交易员直言。

  空头爆仓止损出局

  12月3日早盘离岸人民币汇率在开盘大涨后,迅速出现逾250个基点的回调,一度打击了市场持续追涨人民币的热情。

  “究其原因,是不少投机资本看到境内外人民币汇差一度超过600个基点,因此反向卖出离岸人民币、买入在岸人民币进行跨境汇差套利交易。”一位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但更大的沽空力量,是那些执意沽空人民币的对冲基金。毕竟,他们沽空策略的止损价格在6.9附近,因此他们不愿意看到人民币汇率一举收复6.9整数关口,导致整个沽空策略爆仓离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这些对冲基金逢高沽空人民币的最大筹码,是美联储12月加息预期升温令美元投机性多头头寸大幅增加。

  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27日当周,投机性美元净多头头寸较以前周增加10.4亿美元,达到2016月12月以来最高值295.3亿美元,这意味着短期内美元强势上涨行情不大会停歇。

  “只是他们没想到,午后境内企业的人民币空头回补操作大增,一举打乱他们的沽空算盘。”上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透露。12月3日午盘起,境内企业大幅削减人民币远期空头头寸,导致境内在岸人民币汇率从6.9340大幅上涨至日内最高点6.8793,带动离岸人民币汇率跟进上涨再度突破6.9,触发离岸市场人民币空头相互踩踏争相止损离场。

  “这也出乎市场意料。”他坦言,此前他们曾在境内调研发现,多数企业依然持谨慎态度,因此多数海外投资机构均认为境内企业会持续囤积更多美元头寸避险,不大会轻易放弃远期人民币空头头寸。

  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汇率策略师季天鹤发布最新报告指出,其实人民币已经积累反弹动能,一是10月季节性利润汇出大幅回落,远期汇率市场企业客盘净结汇规模继续扩大,证券投资项目结汇金额重新回升,令人民币汇率获得上涨动能;二是近期中资银行境外外币贷款与外汇存款规模均持续下降,加之中资企业境内外币贷款余额回落到2011年水平,表明中国金融体系美元头寸充足,由美元供应紧缺带来的美元溢价效应大幅放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容易引发一波上涨行情。

  “在12月3日下午4点欧洲交易时段开启后,这种空头踩踏行情越演越烈,不少欧洲投资基金看到离岸人民币汇率持续涨破6.9,干脆进一步削减人民币空头头寸止损离场。”上述美国对冲基金经理透露。若不是12月3日19时美元指数重回97上方令人民币汇率冲高回落,这波人民币空头回补潮很可能触发更多押注人民币破7的海外投机资本爆仓出局。

  加仓人民币国债“再升温”

  人民币汇率大幅飙涨,也大幅提振海外投资机构加仓人民币债券的信心。

  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家欧洲资产管理机构负责人表示,此前两个月,他们一度放缓了加仓人民币国债的步伐,究其原因,一是在岸人民币汇率快速跌至6.97,令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风险对冲操作成本大涨,大幅压缩他们买入人民币国债的无风险利差收益预期;二是担心明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速会持续回落。

  “如今,这些顾虑都已经削弱,一方面人民币飙涨令汇率风险对冲操作成本大幅下跌,另一方面明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增长,令投资委员会进一步看好投资人民币国债的安全性。”他自言。目前持有类似观点的海外投资机构不在少数,甚至有大型资管机构认为,投资人民币国债的无风险利差收益空间依然较高。

  季天鹤指出,随着人民币持续上涨反弹,中国货币政策的空间将随之彻底打开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