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持基建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加大对在建项目和补短板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合理保障融资平台的正常融资需求,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意见》提出,分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时,在充分考虑债务水平基础上,还要考虑在建项目和补短板重大项目资金需求,以及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项目储备情况。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在专项债券发行完成前,对预算已安排的专项债券资金项目通过先行调度库款的办法,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债券发行后及时归垫。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意见》促进基建补短板,强调允许提前支取专项债募集资金、不得盲目抽贷压贷或停贷、允许适当展期或债务重组以维持资金周转,正是积极财政的体现和落实。
数据显示,在上半年仅发行3672亿元专项债的基础上。在今年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仅8月份与9月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量超过1万亿元。
那么,1.35万亿元地方专项债能拉动多少基建投资?一位不愿具名的招商证券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果土储专项债占比维持在40%,较为乐观的估计,新增专项债能够拉动基建投资的最大规模为2万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意见》提出可以让地方财政先将资金用于基建项目建设,等到发债筹资后,再把钱垫回,这可以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