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回顾
上周A股有所反弹,成交量增幅明显。上证综指上涨1.90%;深圳成指上涨1.58%,创业板指上涨1.06%。两市总成交量1.64万亿,环比上涨31.02%。
外围股市除巴西指数外下跌明显,道琼斯指数下跌2.97%;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78%;富时100指数下跌1.56%;日经指数下跌5.98%;发展中国家市场,孟买SENSEX指数下跌2.82%;雅加达指数下跌0.90%;巴西指数上涨1.78%;自由经济体市场,新加坡海峡指数下跌2.95%;恒生指数下跌3.30%。
热点板块
上周涨幅靠前的板块依次为房地产、非银、煤炭板块,分别上涨7.92%、6.29%和6.12%。另一方面,跌幅靠前的板块依次是食品饮料、石油石化和计算机,分别下跌8.10%、0.89%及0.33%。
宏观分析
国庆节后头一周A股连续调整,有一个直接原因是由于美国国债收益率快速回升突破3%引发美国股市暴跌,另外也受到国内A股股权质押风险爆发的影响。A股的连续调整引起了监管部门和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维护市场,极大的提升了投资者的信心,市场出现强劲反弹。
但反弹的持续性明显低于预期,外部原因可能还是由于美股市的剧烈波动还没有稳定,另外虽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正在制定各项措施缓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和债务风险,但目前政策的力度和有关措施落地见效的时间可能还有待观察。另一方面,近期部分上市公司(包括茅台)公布的三季度业绩低于市场预期,可能引发绩优高价蓝筹股补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份工业企业的盈利增速大幅度回落,意味着上市公司盈利在未来还有进一步减速的风险。这些因素都继续压制着投资者的信心。
虽然综合国内国外各种因素分析,未来较长的时间段内A股可能还很难摆脱存量资金博弈和反复震荡找底的格局,短期内可能还很难形成连续大幅度的反弹。但我们一再重申,A股正在接近或正处在历史的大底部,当前A股的估值水平所隐含的收益率和风险补偿已接近历史高位,政策底也已经基本确立。投资者在当前的点位不宜失去信心,建议大家从长线的角度逢低重点关注基本面扎实、有长期逻辑的价值股和优质成长股,重点挖掘与稳增长相关的钢铁金融地产建筑等大盘蓝筹股和与自主可控相关的5G、半导体集成电路、云计算网络安全和军工股,以及大消费板块。
债券市场
债市上周延续涨势。国债利率平均下行3bp,AAA级、AA级企业债、城投债收益率平均下行0、1、3bp,转债指数反弹1.18%。
流动性保持宽松。上周处于缴税期,但资金面依旧宽松。央行净投放资金4600亿,其中逆回购投放4900亿元,逆回购到期300亿元,无MLF投放与到期。R007均值因跨月上行4BP至2.65%,R001均值下行8BP至2.33%。DR007均值上行1BP至2.60%,DR001均值下行8BP至2.29%。
政策效果存在不确定性,相对利好利率债。近期各部委再次出台一系列政策,旨在化解信用风险、提振信用创造,但政策效果仍有待观察。一是,社融增速仍在逐月下降,宽信用政策尚未明显见效;二是,已有政策并非大水漫灌,或更利好龙头企业,再加上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仍低,短期对大多中小企业效果较少;三是,资管新规规范影子银行的大方向未变,非标融资仍趋萎缩。因此经济下行压力和融资需求萎缩对无风险利率形成支撑,以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为代表的结构性债牛仍有空间。
民营企业利好政策出台。政策暖风下龙头民企确定性受益,但整体风险偏好的提升仍待观察。首先,宽信用政策尚未明显见效,短期只是改善市场对企业融资的预期,仅有预期的情况下,预计金融机构会优先选择更有希望最终能实现盈利提升的主体,一般就是各行业的龙头;其次,金融机构风险偏好的修复需要时间,投资者对基本面有瑕疵的主体仍持谨慎态度;最后,再融资政策的好转只能短期缓解流动性危机,盈利和现金流的改善将依靠企业自身创新能力提高和政策层面减税降费等措施的出台,上一轮供给侧改革产能过剩行业信用利差收缩也是等到信用基本面确定性好转以后才发生。
转债市场放量反弹。上周个税抵扣细则、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相关政策出台,提振了市场情绪,股市止跌反弹,转债市场迎来放量上涨。在外部摩擦叠加经济、融资下行的背景下,只有通过减税降费、创新转型、释放改革红利,才能有效修复市场的风险偏好,帮助经济企稳回升。对于转债市场来说,盈利回落、估值回升仍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可关注减税降费等相关政策的进度(尤其是后续可能出台的增值税减免政策),以及利好的相关行业;再综合三季报业绩、转债估值等因素精选个券,等待市场的企稳反弹。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长城基金微天地)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