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记者发稿,已有21家上市券商披露了三季报。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券商的信用业务明显缩水,21家券商信用业务合计较年初缩水1142亿元,缩水幅度达13.44%。融资类业务规模的减少,使得券商对资金的需求不再强烈,数据显示,券商前三季度债券融资规模也在缩减。
信用业务需求熄火
上证报梳理三季报发现,券商以融资融券业务为主的融出资金科目及以股权质押为主的买入返售资产科目规模均出现了一定程度下滑。
具体来看,21家券商融出资金规模相较年初下降了852亿元,降幅19.55%;买入返售资产规模下降了290亿元,降幅7%。
上证报注意到,非独已公布数据的上市券商信用业务规模在下降,整个行业也是如此。今年以来,券商两融中融资业务余额已经从年初的10251亿元下降到了三季度末的8052亿元,降幅接近20%。股权质押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场股权质押规模降幅同样在20%左右。
对于信用业务的缩水,某大型券商分析师向上证报表示:“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需求方面,市场行情不好,投资者融资意愿不足;供给方面,同样因为行情不好,券商出于控制坏账的考虑也会很谨慎,目前的股权质押就是这种情况。”
券商前三季度债务净融资现负数
前三季度,受券商信用业务规模缩减的影响,券商对资金的需求也不再强烈,一个最为明显的证据就是券商的债券融资规模在下降。
21家上市券商中,有8家的债券及短融的净融资额为负数。就全行业的负债情况而言,据数据统计,前三季度券商证券公司债及短融的净融资额为-42亿元,而去年同期的数据则高达2400亿元。
上述分析师认为,今年的情况可以与2015年的情况进行对比,在2015年上半年牛市背景下,券商两融余额最高超过2万亿元,因而当时也是券商的一个发债融资高峰期。目前,当初发的3年期的债券要到期,而券商对资金的需求量又不那么大了,因而即使这一批债券到期也不会续作了。
据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券商债券发行规模超过9400亿元,其中期限为2至3年的金额占比近三分之一。今年到期的证券公司债及短融为4880.74亿元,去年是则2644.88亿元,今年到期量明显较高。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