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浦发银行:不良不足惧 估值尚可提

发布时间:2019-01-10 18:01:24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K图 600000_1

  前言

  浦发银行经历了生命人寿持续增持,成为第一大股东;同时又经历了成都分行的大额不良,整体的估值始终相对较低。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 其存量的资产质量问题和对公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但是这几年,这些问题都有改善。如果其未来不良率将下降,同时零售贷款占比稳步回升,零售转型优势逐步增强,这些基本面上的变化,将助力估值修复。本报告将对这两个问题做出分析。

  高不良逆风上行,成都分行不良已经消化

  2017年前,其不良率逆势而上,2018年开始回落。2016年上半年,8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同比增长速度均大幅下降,之后个别银行虽有所上升,但仍较低。浦发银行则从16年2季度为转折点,在股份行中一骑绝尘,保持着高速的同比增长率,2017年年末不良率达2.20%。成都分行带来的不良已经连续3年提高浦发的不良率,对其的处罚和潜在的不良均已经计入到2017年财务报表上。2018年不良率在下降,同时三季度拨备覆盖率提高到152%,高于120%的监管红线,都表明这部分不良已经消化,其已经卸下不良的历史包袱。预计19年不良率将继续下降。

  高不良的原因:结构原因和技术原因

  行业集中度: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商业、房地产行业;同时,采掘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不良率高。

  零售贷款结构:住房贷款占比稳定、信用卡贷款占比稳步回升、经营贷款占比下降;住房按揭的不良率低,但是高于可比同业;而个人经营贷款和信用卡不良率高,但是低于可比同业;总体来看,零售贷款不良贷款主要来自连年增长的信用卡和经营贷款,但不良率相对高主要是住房贷款的不良率高于同业。

  技术原因:不良生成率高,核销转出率低。

  改善支撑位与阻力天花板并存

  不良率比较高,浦发银行资产质量既有一定改善潜力也有行业内横向相对的天花板。潜力主要体现在三大高不良行业占比合计只有30%,低于行业均值;没有不良确认压力。阻力则主要体现在重组贷款占比过低。如果调整核销转出率到120%,不良贷款率有明显的改善趋势,从2018年的1.85%下降到2020年的1.57%。

  19年,有助于NIM回升的核心因素:

  其一、同业负债占比高,降低负债端成本率,助力NIM回升;其二、零售转型有助于存款端的改善,改善高的贷存比;其三、长三角地区的负债端需要改善:贷款占比近30%,而负债端存款增速缓慢。

  零售优势在持续增强,信用卡场景布局,多样产品厚积薄发

  从贷款结构来看,对公贷款占比在持续下降,而零售贷款占比在持续回升。从2015-2018的连续4年间,对公贷款占比下降20%,而零售贷款占比提高近20%,在2018年半年度,达到40%,零售贷款占比回升同信用卡业务的大发展有密切关系。

  无论是发卡量还是交易额,浦发银行信用卡业务是行业排头兵。从信用卡应收账款角度看,浦发银行在2014年的时候,在股份行中还比较弱势,仅有59.132亿元,几乎垫底。到2017年上半年,达到379.26亿元,仅此于业内的“零售之王”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