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银行业对外开放“危”“机”并存 本土银行将直面三大冲击

发布时间:2018-12-24 09:29:49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随着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金融业对外开放得到有力保障。 自今年4月份以来,银保监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落实银行业和保险业对外开放的举措,目前已有多项外资银行、保险机构的市场准入获得批准。

  本土银行直面

  三大冲击

  “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是我国金融开放的重要缩影。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我国金融产品种类,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倒逼国内银行在经营管理上更加注重自我提升,从而促进行业获利。”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葛寿净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未来开放程度的持续加大,对于本土银行来说,势必会面临新的挑战。

  葛寿净进一步解释称,首先,在业务方面,本土银行近年来在投行业务、金融衍生领域的收入占比有所提升,但整体仍然是利息净收入占比最高,业务模式较为单一。外资银行引入,会促使本土银行更加积极谋求转型,创新产品与服务,拓展业务收入多元化;在交易结构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速,会使未来银行业务交易结构更加复杂,跨国别、跨市场等特点更加突出,这也考量着本土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事实上,作为我国所有金融行业类别中开放程度最高、竞争最充分的行业,银行业对外开放速度、幅度和深度自2017年以来不断提升。然而,这对我国现有的银行体系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化,除了对我国现有银行体系形成冲击、加剧行业竞争压力之外,更深层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本土银行经营理念、模式及规则这三方面的冲击。所以,不管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本土银行对国际规则和标准的接轨及适应都显得越来越重要。

  基于此,吴琦建议,在金融业开放步伐明显加快的背景下,监管机构更应该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开放程度与监管能力相匹配。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包括交易商品、交易规则、市场交易厚度等,形成安全可控的金融系统。

  合资寿险持股比放宽

  安联保险或首吃“螃蟹”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除了银行业开放程度持续加大外,外资保险巨头抢滩中国市场更是频频获得政策松绑。

  具体来看,外资保险公司在合资寿险中的持股比例上限从原来的50%放宽至51%,且三年后不再对持股比例设限;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2018年年底前,全面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2年代表处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银保监会于今年11月25日发布消息称,批准德国安联保险集团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若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筹建顺利,其将成为我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

  昨日,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赵亚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