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银行也要生“二胎” 理财子公司和银行系基金如何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2018-11-27 09:06:18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银行子公司挑战着公募行业,同样作为银行子公司的银行系公募基金公司,则要面临更为复杂甚至尴尬的局面:如何与“二胎”兄弟实现差异化、协同发展。

  对于银行子公司,公募人士有个比喻,“现在银行要生二胎。一胎是银行系基金公司,二胎是银行理财子公司,而父母一般更疼小儿子。”虽是戏言,但背后不仅凸显了银行系公募对可能面临的直接挑战的危机感,还有对两类银行系子公司如何差异化发展的困惑。

  银行系公募或受冲击

  针对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对银行系公募的影响,北京一位基金公司董事长表示,已经具备生存和发展能力、靠自身拓展可以获取市场资源的的银行系公募,所受影响可能不会太大;而那些高度依靠母公司银行的委外资金、银行销售渠道,缺乏独立生存和拓展能力的银行系基金公司,理财子公司设立后,银行的资源要重新划分,他们的规模和发展可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有银行系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对银行系公募的影响要一分为二来看: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可能受到的影响更大,而银行持股比例较高、话语权较强的基金公司所受的影响会比较小。他举例分析,对于鑫元基金、永赢基金等公司而言,影响可能相对小一些。而在银行系基金公司中,还要看银行股东对基金公司的支持力度。如果靠银行支持较多,所受影响会更大。如果银行对基金公司的支持有限,那么理财子公司的影响可能就没有那么大。“有的基金公司实际上类似于银行的子公司,这些基金公司未来受到的影响可能就会比较小,尽管有了理财子公司,银行总行也会做统筹规划。”

  “内外有别”

  两类子公司分工明确

  有银行系基金公司人士推测,成立银行理财子公司后,在资源分配上,银行可能会做一些划分,一部分划给理财子公司,一部分划给基金公司。“估计不会把资源全部给到其中的任何一方,应该会把资源分开来。”

  沪上相关基金人士也认为,银行的蛋糕肯定会被分掉一些,但也不会是全部收回。站在银行的角度,如果既有基金公司又有理财子公司,可能会根据两者的优势区别对待,做更明确的职能划分,理财子公司可能会承担更多的“对内”功能,而基金公司则可能承担更多的“对外”功能。“这样一来,基金公司可能会承担更多地向公众募资的功能。”

  某国有大行旗下基金公司人士也告诉记者,由于目前理财子公司的具体情况和分工角色还没有完全定义清楚,对于他们带来的影响现在还很难量化。公司现在主要考虑未来能不能和理财子公司合作,例如理财子公司如果做一些FOF产品的话,公募基金能否让自己的产品成为底层资产。“这种合作共赢的模式是有很大空间的。如果能够做出联动效应的话,那对银行系基金公司也有好处。”

  还有银行系公募公司人士向记者介绍,他们的母公司银行已确定了设立理财子公司,而对于理财子公司的具体情况还在进一步规划当中。他分析,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优势在于银行的信誉背书。对于个人客户而言,选择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得到银行的信用背书,这是相当大的吸引力,而公募基金的优势则在于投资能力。

  该人士称,“银行的投资能力不如基金公司,而且投资能力建设也很难短时间内完成。加上银行体系的激励机制也不如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很难从公募挖人。因此,未来理财子公司和基金公司之间如何分工合作还有待研究和挖掘。”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