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不良缓释资本承压 华润银行定增“补血”

发布时间:2018-11-26 09:28:17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11月15日,珠海华润银行(以下简称“华润银行”)定增方案获审批通过,将新增发不超过12.95亿股股份,募集资金不超过36.86亿元。定增完成后,控股股东华润股份有限公司持股占比不低于61.25%。

  近年来,华润银行业绩增速稳定,在银行业不良压力上升的背景下保持了不良率下降趋势。

  不过,今年以来华润银行资产减值损失增幅较大。分析认为,华润银行表外业务规模较大,仍面临一定的表外业务信用风险。 补充资本金 11月15日,银保监会官网显示,华润银行增资扩股方案已获地方监管部门审批通过,该行拟新增发不超过12.95亿股股份,发行价格为经审计的2017年末每股净资产的1倍至1.5倍之间,募集资金不超过36.86亿元。

  定增完成后,控股股东华润股份有限公司持股占比不低于61.25%;珠海市海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珠海铧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计约为18.32%~22.54%;其余原股东不低于1.74%;原股东以外的新增投资人不超过17.00%。

  华润银行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银行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的增资信息公告要求,相关投资申请由意向投资人统一向交易所进行报名登记。为保障本次增资扩股工作的合法合规进行,华润银行后续将根据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交易所规则以及监管要求,有序合规地开展投资人资格确认、择优等相关工作。

  对于定增的原因,华润银行回复称,此次公开增资是为了进一步充实资本金,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促进银行战略规划落地。

  近年来,华润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指标持续下滑。从年报数据看,2014年至2017年底,华润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1.55%降至9.48%。截至2018年6月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2.66%,较去年底上升0.24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9.82%,较去年底上升0.34个百分点。

  对于上半年资本充足率指标上升的原因,华润银行方面表示,2018年上半年,得益于盈利能力提升,银行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及资本实力有所增强;同时,银行积极调整表内外风险资产规模及结构。

  据联合资信发布的《珠海华润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跟踪信用评级报告》(以下简称《评级报告》)显示,2017 年华润银行未进行股东分红,当年净利润全部用于内部积累;而传统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及同业理财投资加大了资本消耗,该行资本充足水平略有下降。

  从营收结构来看,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持续下降。今年以来,华润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降。截至9月末,该行实现营收35.15亿元,其中净利息收入29.55亿元,同比增幅达31.68%;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65亿元,同比下降22.7%。

  《评级报告》表示,受资金市场收益水平波动影响,华润银行投资资产有所浮亏,加之部分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下降,进而导致营业收入增长乏力。

  华润银行方面回复称,在受整体金融环境及监管去杠杆政策影响导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该行通过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其他非息收入增幅较大,驱动总体非息收入同比提升,增幅达26.7%。后续华润银行将积极发展轻资本、轻资产业务,加快资产流转,推动产品创新,积极开拓非息收入来源。 减值损失增幅113.2% 值得注意的是,华润银行2018年前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规模增速较快。从支出结构看,华润银行营业支出主要为业务及管理费和资产减值损失支出。2017年该行资产减值损失额为4.63亿元,较2016年底减少1.77亿元,同比降幅27.62%。而截至9月末,该行资产减值损失已达6.7亿元,同比增幅达113.2%。

  对于2017年资产减值损失下降原因,华润银行在年报中指出,是因为未新增大额不良贷款。但对于前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的原因,华润银行方面未给予明确回复。不过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熊启跃认为,一般而言,中小银行业务模式相对更加单一,城商行资产减值上升主要是资产质量下降或者债券出现信用风险导致。

  《评级报告》指出,随着传统信贷业务及金融市场业务的较快发展,华润银行风险加权资产规模显著提高,风险资产系数有所上升。

  从资产质量指标看,近年来华润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截至2018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85%,较去年底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92.27%,较去年底上升1.42个百分点。

  华润银行方面表示,近年来主要通过严格负面清单管理、实施不良贷款清收责任制、发展供应链金融和消费信贷等举措,控制新增不良贷款、推进存量不良贷款清收化解、降低信贷资产组合风险。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