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下个月中旬就要召开全行年度工作会议了,我们加大多少民营企业信贷投入不好说,但是我们肯定会优化整个授信政策、改进考核机制,让资源配置的结构更有利于我们支持民企。”一名上市股份行副行长告诉记者。
这是在高层密集的“纾困民企融资难”表态后,当前银行业加大对民企扶持力度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在高调的五大行“支持民企X条”之外(中/农/交22条、建行26条),不少股份行、城商行早已有实际行动落地。扩产品、腾资源、降成本、优机制、提容忍,是记者采访的四家银行的共同举措。
间接融资:优化机制,加大贷款资源倾斜
记者从招行内部获知,就在国庆后第一周,招行行长田惠宇就带队奔赴长三角,调研如何服务以“两小”企业、代表新动能的创新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需要的金融支持。而就在这次调研后不久,招行就将中科创达、满帮集团等16家民营企业纳入总行级战略客户名单,由相关部门整合全行优势资源直接牵头经营。
一线执行之迅速,通过此例可见一斑。记者了解到,招行将企业客户分为战略客户、小企业客户和小微企业客户三层经营,其中,战略客户为龙头客户,由总分行整合各类资源;小企业客群细分为科技创新企业和资本市场梯队企业、供应链企业、经营稳定型传统客户三大客群;小微企业为单笔500万以下的小微贷款,划归零售条线承做,直接向小微企业主发放贷款。
随着各层级客户精准经营,招行对民营企业的资源投放扩容明显。记者独家了解到,截止10月末,招行民企贷款余额5836亿元,较年初增长了343亿元,占全行对公贷款已达42.7% 。而在今年前10个月的对公信贷投放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49.9%,接近半壁江山,与国有企业投放平分秋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13%,高于同期全行一般性贷款增速(8.9%)和公司贷款增速(7.1%)。
广发银行今年亦在加大对民企的资源投入。以在民营企业中占比最高的小微企业为例,广发银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罗佳将该行深化小微企业支持方案总结为:出台单列小微信贷计划、制定小微业务优惠利率、制定差异化小微信贷政策、研发小微信贷标准化产品、强化小微业务考核等五项主要举措。“我行推出的‘企业通’、‘税银通’、‘电商贷’等不同产品,就是为了让无抵押品的企业也有丰富的融资产品可以选择。”罗佳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9月末,广发银行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600亿元,阶段性完成了定向降准释放资金支持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量要求。
记者还从广发银行内部了解到,广发日前与8家广东省民企代表(TCL、长隆、金发科技、明珞汽车装备、真美集团、同德药业、韶关欧莱高新材料、珠海健帆生物科技)参加了金融支持座谈会,并与其中的两家企业(新材料企业金发科技、龙头TCL)在现有的合作基础上,拟更深一步合作。
广发银行战略客户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8月,广发已经为该司核定了数十亿元的授信额度,而目前,该行拟相应政策号召,加大对其核心业务的金融支持。而针对龙头企业TCL,广发则同样在数十亿元综合授信的基础上,重点营销其供应链金融业务。
如果说招行和广发是总部位于珠三角的银行加大支持民企力度的样板,那么针对另一民企洼地长三角,城商行江苏银行的做法颇具有代表性。
江苏银行重检了信贷政策与内部规章,制定了支持民企20条。记者了解到,其纾困机制包括:对经营暂时困难、但技术有竞争力的民企,不盲目停贷、压贷或抽贷;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允许通过借新还旧、展期、重组等方式,解决临时性资金周转问题;对于出现重大风险的民营企业,借助于债委会,通过利率优惠、缓还本金、促成并购重组等方式缓释风险。此外,参与地方政府成立民营企业纾困基金。
为引导信贷资源向民企倾斜,首先,江苏银行推出了单列信贷计划、单配人力和财务资源、单独会计核算、单独加强内部培训的机制;其次,精简民营企业融资流程,在对普惠金融口径小微企业实施专职审批人双人签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双人签批范围,改进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再次,优化贷款容错机制,调整民营贷款责任认定标准;最后,在考核机制上,增设民营企业授信指标和分值权重。
记者了解到,截至9月末,江苏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311亿元,在对公贷款中占比51.3%,较年初新增760亿元,占对公贷款增量的87.7%。而随着支持民企20条的进一步深化,该行的对公贷款投放必然继续加大。
直接融资:创新风险缓释工具,降低发债成本
如何降低市场对民企债券的风险担忧,又如何在加快民企债券发行速度的同时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