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如何着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持续成为政府、监管层以及金融业等相关各方高度关注的话题。在10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要指导银行保险机构,从发展战略、市场定位方面,把民营经济、小微企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同时要把改进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等放在董事会、高管层工作中更加重要的位置。
“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已经进入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我们的产品、风控,还有一些短板,都需要补足。同时,我们需要优化服务小微的战术,防止小微金融出现异化。”在10月25日举行的天府金融论坛“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圆桌研讨上,成都银行董事长王晖表示。
针对金融服务小微这个热门话题,参加10月25日到26日天府金融论坛的各银行高层及有关专家、业内人士就该领域政银企合作、科技运用以及中小银行如何发力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一问:政银企如何协作?
“正如央行行长易纲所提出的,服务小微需要‘几家抬’。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为小微企业打造更加良好的生产和营商环境。”王晖表示。
“银行只能发现小微企业的有效需求。但至于有效需求的有无,银行做不了主。而中小企业也面临着上游产品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本刚性增加、环保费用增长等问题。” 王晖如是分析银行和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国家大力推进的环保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成都的‘成’由灰尘的‘尘’又变成了成都的‘成’了。很多企业已经消化了这一阶段的成本。下一步的投入可能会有所下降,所以只要在财税、产业政策等方面创造一些有利的机会,中小企业的发展应该前景非常广阔的。”立足成都的情况,王晖建议说。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卫东表示,担保问题是政府当前应该着力解决的重点。“担保市场不是特别健全。政府应该适当的投入,成立政府性担保公司,有财力的省市应该在这方面多投入一些,这样能够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为中小型企业服务。”
“目前很多金融机构不敢对中小企业提供支持,主要是由于信用环节没有完善起来。” 陈卫东认为,政府在市场建设方面要有所作为,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把各类信息统一起来,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只有完善的信用体系才能真正使小微企业根据其信用,能够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才能使不同类别、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能够根据信用进行定价。”
而在谈到支持小微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时,中非产能合作基金董事长韩红梅也表示,在考核机制、征信措施等方面,还需要政府、企业、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来共同发力以补齐小微企业融资的短板。
不过,除了靠政府要解决市场的问题,破解小微融资困境还需要靠市场起决定作用。就此,陈卫东认为,大型银行要通过改变对传统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担起服务小微企业的责任。
“中国银行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我们在银行体系内部有信贷工厂服务中小企业。同时,目前我们在全国有100家法人机构的村镇银行,主要为”三农“提供支持,在其中,我们探索出一些解决审批、担保体制等困扰的模式。” 陈卫东举例说。
二问:技术如何赋能?
“只有做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才能提高银行竞争力。但是为什么现在做起来这么难,原因是银行吃过亏,且没有找到一个解决的路径。而金融科技可能是唯一的出路。”中信银行副行长杨毓表示。
从优化风控到精准识别小微客户,从解决“信息孤岛”困境到优化相关产品服务……在各银行的积极实践中不难发现,科技赋能,对提升银行服务小微的能力表现在各个方面。
据邮储银行副行长曲家文介绍,目前,该行在前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出了32000多台移动展业终端,在后端打造信贷工厂作业模式,实现自动审批,大大简化农村小额贷款的审批流程。
着眼未来,对新技术的不断探索将继续提升小微金融的能力。“无论是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的支持,还是信用环境的建设,现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区块链的技术都会有所帮助的。在这个过程中,新技术会有助于我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陈卫东说。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记录小微企业的真实交易,使得银行不必需要资产抵押或担保,也可以客观地评估他们的偿债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也认为,要广泛运用金融科技来提升银行辨别小微企业风险的能力,进而通过供应链金融和其他金融创新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小微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已经有银行在利用区块链技术来服务小微。近日,浙商银行推出了国内银行间市场首单应用区块链技术、直接以企业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