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全国首个三产融合的海洋经济综合体总体方案发布

发布时间:2023-10-14 17:29:56 来源:中华网 编辑:yiyi 点击量:

10月12日-15日,由中国船舶集团主办的2023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作为大会的重要特色亮点活动,13日上午,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郑松代表中国船舶集团现场发布了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总体方案,提出一二三产业融合、优势资源整合、央地联合推动建设海洋强国的新模式新业态,打通向海图强全新路径。全国部分省市政府部门、海洋领域科研院所以及海洋产业相关头部企业数百名嘉宾代表出席活动。

风渔文旅一体化,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模式之变

 

耕海一号二期图

国产大型邮轮 爱达·魔都号

“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二十大全面吹响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奋进号角。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中国船舶集团坚决扛起推进海洋强国使命担当,瞄准传统海洋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各自为战、资源开发粗放、高端海洋装备投入不足、深远海资源利用率低等难题问题,立足海洋经济需求旺盛、带动力强、区域融合度高的规律特点,充分发挥船舶海工技术核心引领和装备制造独有优势,研究提出了“海洋文旅+深海养殖+海上风电+海洋信息”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建设方案。

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以滨海城市为依托,重点建设需求旺盛、基础好、见效快的“海洋文旅+深海养殖+海上风电+海洋信息管网”4个要素单元,释放旅游、养殖、绿色能源耦合效应。综合体采用模块化设计、区域化协同部署,由滨海向深远海带状辐射,布局建设游轮游艇群、养殖文旅平台、深海养殖产业园、分布式海上风电场及智能微电网、深海移动养殖工厂和海洋信息管网等风渔文旅结合项目。以游轮游艇连接海上设施,构建海上旅游娱乐交通网,以中小型邮轮航线实现沿海城市综合体间串联,构建沿海城市海上旅游观光带,同时培育邮轮与康养休闲岸海互动融合模式,捕捉、带动、满足多元化潜在消费需求,打造风渔文旅等一二三产业融合新业态,形成沿海蓝色海洋经济带。

从近海走向深蓝,海洋生产力持续挖潜

6万方绿色节能型养殖网箱

大型智能养殖工船

深蓝1号

海洋经济作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率和单位海域面积产出能力是衡量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通过打造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中国船舶集团将充分整合运用大型游轮、养殖工船、文旅养殖平台、大型漂浮式海上风电等海洋文旅、深海养殖、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先进装备技术资源,引领海洋资源开发从单一粗放到综合高效、从近海向深远海迈进。

2020年7月,位于山东烟台的大型海洋牧场综合体“耕海一号”正式投运,2023年5月,二期工程开展运营。该平台集中国船舶集团深海养殖装备、海工平台和大型游轮集成创新技术应用于一体,成功打造了国内外首个“蓝色粮仓”+“蓝色文旅”新业态。在此基础上,中国船舶集团依托旗下国产大型游轮、国内首艘自主航行智能游艇、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智能养殖工船“国信一号”和全球领先的18兆瓦级海上风机等先进技术装备资源,通过建设海洋经济综合体“分布式海上风电场”“深海移动养殖工厂”“深海养殖产业园”等目标单位,构建分布式智慧能源微电网,为养殖、旅游、船舶等海上活动提供绿色能源和淡水,实现综合体内海上设施淡水自给自足,并在综合体内构建全覆盖、高可靠、低成本的新型海洋通信网络与海上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支撑海上经济活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打造海洋产业互联网赋能体系。加快推动近岸养殖文旅和海洋科技产业向深远海转移,显著提升单位海域面积产出强度。

央地携手推进,“蓝色国土”正迎来更广阔发展空间

海上风电场

海上风机

我国海域自南向北呈弧状分布,依次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海域的水深、水温、环境容量等差异较大,资源禀赋各有不同。结合不同海域资源特点、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建设主动融入各地海洋强省战略,在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各海域分别选定了一个滨海城市精准配套建设资源,打造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示范项目,通过央地协同、先行先试、总结经验,打通综合体建设路径,预计到2028年前后,在我国沿海自南向北建成50余个区域性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并根据鱼苗运输半径,在大连、烟台、青岛、南通、舟山、宁德、湛江、陵水、临高等城市布局建设大型鱼苗繁育基地。

通过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建设推广,海洋文旅将从阳光沙滩变为深远海全域亲海体验,海洋养殖将从近岸转向深远海规模化跨越式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新型海洋信息空间产业将进一步系统集成高效推进。新一代海洋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已重磅发布,我国“蓝色国土”正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会后,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阳代表公司分别与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政府和海洋养殖、文旅、风电产业链7家重点企业就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共建、海洋牧场综合体、海洋高端装备技术研发中心、深远海养殖示范、海上风电氢氨一体化消纳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度交流,共同推进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建设落实落地。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