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轧道粉彩开光花鸟纹梅瓶
「大清乾隆年制」蓝料款
H :46cm
备注:
马来西亚私人藏家旧藏,于19世纪早期购自中国
出版:
1. 《环球网》商业频道
2. 《凤凰网》湖南频道
3.《中国新闻网》安徽频道
4.《港澳在线网》香港新闻
5.《雅昌网》拍卖新闻
乾隆朝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以其丰富的品种和制作精美著称于世。尤其是乾隆早期发明的粉彩轧道瓷就是其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年来,粉彩轧道瓷备受人们的青睐,市场价格逐年攀高。2011年在香港苏富比举行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一只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逾2.5亿港元成交,创下了清代瓷器拍卖的历史纪录。
粉彩轧道瓷始创于乾隆早期,它是在督陶官唐英和景德镇工匠不懈努力下,借鉴瓷胎画珐琅制作工艺而创制的一釉上彩新品种。它的烧制地点就在景德镇御窑厂,在督陶官们的严密组织下,集中景德镇和周边地区的最好的瓷用原料、最好的工匠,不惜工本精工细作而成。粉彩轧道瓷就是在主体或局部纹饰外的锦地上轧上花纹的瓷器,这种瓷器做工复杂繁琐。它把粉彩和轧道的工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珠联璧合。所谓粉彩就是用玻璃白料为底色,运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中的没骨法彩绘渲染图饰的彩瓷,这种瓷器的特点是画面阴阳突出,浓淡分明,立体感强,色泽柔和淡雅又明亮。所谓轧道,又叫雕地,宫中称锦上添花,景德镇艺人谓耙花,它先在白胎上用丝绵均匀拍上一层色料(锦地),如红、黄、紫、胭脂红等,再在锦地上用一种状如绣花针的工具刻划出细小的、诸如凤尾形卷草凹纹,从凹纹上可隐约看到白胎。最后配以花鸟、山水或开光等图饰。
这件梅瓶身上聚集了乾隆朝最流行的装饰元素,绝对称得上是乾隆朝、甚至是瓷器烧造史上的顶级官窑。同样类似的梅瓶2004年秋在苏富比的古董艺术品拍卖会上,如同身着时尚晚装的皇后,吸引了众多收藏家的注意,最终以4150万港币的拍卖价落槌,一举成为当年清代瓷器的第一高价。
梅瓶通体施以均润的蓝釉作地,其釉色的相配异常考究,作为地子的蓝彩制作尤其成功。这釉色是引入了西洋配釉法,早期多施于薄胎白釉器上,施釉较薄,以便发色及流釉均一,但成功烧制殊不容易。而要在此梅瓶硕大、圆浑、线条多变的表面施以更丰厚的蓝彩作轧道剔花,烧来厚薄得宜是相当难得。 瓶身开光绘有釉上彩花鸟纹,画工精湛、线条流畅,整体器形高大、颈项修长、双肩圆润宽阔,为乾隆朝间御赏瓷器中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其升值潜力相当于伦勃朗与梵高的油画。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