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因编辑婴儿”的联署声明
11月26日,有新闻报道“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文中称“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作为生物信息学者,我们对该新闻中报道的安全性未经充分检验的基因编辑技术贸然应用于人体的尝试表示震惊、疑惑、愤怒和谴责。我们认为:前沿科学技术的研究应当鼓励,但临床应用应当谨慎;科学家应当有基本的职业操守,科学研究的伦理底线不容突破;生命科学或医学相关技术,在未能充分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之前,不能贸然应用于人体;建议相关部门彻查此事,同时推动中国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及应用相关伦理法规和制度的完善。
联署人(90人,排名不分先后,持续更新,截至11/26晚21:51分)
刘小乐,美国哈佛大学和Dana-Farber癌症研究院
曾坚阳,清华大学
陈玲玲,华中农业大学
陈路,四川大学
陈洛南,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陈卫华,华中科技大学
陈禹保,北京市计算中心
崔学峰,清华大学
邓晔,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方向东,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高峰,天津大学
高歌,北京大学
高欣,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
古槿,清华大学
郭安源,华中科技大学
郭锋彪,电子科技大学
郭立,西安交通大学
郝沛,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何航,北京大学
黄昆,美国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 School of Informatics and Computing
纪志梁,厦门大学
姜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蒋庆华,哈尔滨工业大学
阚显照,安徽师范大学
李程,北京大学
李川昀,北京大学
李国亮,华中农业大学
李磊,青岛大学医学部
李梢,清华大学
李伟忠,中山大学
李炜,美国Childrens National Medical Center
李园园,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梁晗,美国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刘琦,同济大学
刘涛,美国University at Buffalo
刘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