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谁说房子难卖? 上市房企大多完成全年销售目标

发布时间:2018-11-15 09:24:26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房地产调控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继二手房市场秋意渐凉之后,一手房市场也开始变得“多愁善感”。国家统计局14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的同比增速双双回落。

  已近年终,房企继续加速推盘回笼资金,截至目前已有18家上市房企合同销售额突破千亿元,已完成或接近完成年初制定的全年销售目标的房企也不在少数。

  多数指标增速回落

  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显示,2018年1月至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31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增速比1月至9月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8%;商品房销售额115914亿元,增长12.5%,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5.0%。

  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2789万平方米,比9月末减少40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321万平方米。

  1月至10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19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3%,增速比1月至9月回落0.4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1695亿元,增长20.6%,增速回落2.1个百分点。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多项数据涨幅放缓,出现逐渐平稳的趋势。从全国数据看,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调。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2%的同比增幅也是最近半年的最低点。

  “当前商品房销售仍维持正增长态势,但幅度开始收窄,表明近期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尤其是很多开发商的推盘并没有受到市场追捧,所谓‘金九银十’也没有出现,类似销售数据会倒逼房企继续降价。”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说。

  市场转凉房子难卖

  自今年三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降温的趋势愈加明显。

  克而瑞监测的60个重点城市成交量自2018年3月份以来逐月回升,8月份同比增幅升至14%之后9月份同比增幅降至1%。环比来看,60个重点城市9月成交量环比下降9%。

  分能级来看,一线城市持续回升、二线城市相对稳定、三四线城市缩量明显。由于9月新增供应同、环比分别增加24%和41%,但成交依然环比下滑,因此市场降温的程度是非常显著的。

  据克而瑞统计,从10月份成交备案数据来看,整体成交环比继续下降6%,尤其是一线城市前期成交低位回升态势在10月戛然而止,北京、广州环比跌幅均在45%以上。

  二三线城市市场热度分化,成都、合肥、无锡、佛山、徐州等城市继续保持较高热度,而长沙、杭州、苏州、青岛、南京等市场降温显著。

  即使是一线城市的上海,房地产市场销售也难言乐观。

  一手房方面,购房者观望气氛日渐浓厚,“网红盘”已几乎难觅踪影,近两月来,不少新推一手房的认筹人数都小于推盘套数。二手房就更不容易了,各类“急售送装修”、“小区最低价”、“直降XXX元”的信息无不凸显出二手房的难卖程度。

  房企开足马力狠抓销售

  尽管难,但房企依然迎难而上,推出各种降价促销手段,力求加速回笼资金。

  自9月份以来,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加大营销力度,比如恒大全国在售住宅楼盘打出全部八九折优惠的广告,阳光城推出“千亿特惠季”活动,招商蛇口推出“买房送宝马”活动等。

  各种降价促销举措直接推升了房企的销售业绩。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11月14日,共有35家上市房企公布前10个月的销售数据,合计销售49975.77亿元,同比增长33.05%。

  恒大、万科、碧桂园、融创、保利、绿地、中海、新城控股华润置地、龙湖、世茂房地产、招商蛇口、阳光城、金地、华夏幸福、旭辉、中南建设中国金茂等18家上市房企前10个月的合同销售额已破1000亿元(绿地控股、华夏幸福虽未公布前10月销售业绩情况,但根据其三季度销售数据已破千亿元)。

  对照克而瑞提供的房企2018年度销售业绩目标表(不完全统计),在2018年最后两个月,35家房企中至少有上表中的18家房企接近完成全年销售目标(还有部分房企未公布年度销售目标),其中新城控股更是提前“撞线”。

  按照惯例,每年四季度房企都会冲刺销售,因此,更多房企完成年度销售目标将是大概率事件。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