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凌晨,自媒体人傅首尔在朋友圈中写道:“人生如梦一场。”而在此前不久,其运营的自媒体“傅首尔”在有关部门的整顿中刚被封停。
近期,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问题,开展了集中清理整顿专项活动。从10月20日起,已依法依规全网处置“唐纳德说”“傅首尔”“紫竹张先生”“有束光”“万能福利吧”“野史秘闻”“深夜视频”等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且国家网信办近期又依法约谈了腾讯微信、新浪微博等自媒体平台。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最近的整顿对自媒体行业产生了强烈动荡,业内人士无法轻视整顿带来等影响,“求生欲”强烈。
此外,在本身流量饱和、红利下降的境况下,整顿活动亦使自媒体商业价值出现变化。
业内风声鹤唳
“我手机都快炸了,各个新媒体群都在讨论。”自媒体行业资深人士刘新逾(化名)对本报记者表示,“大家都在关注谁谁谁被封了,都有不安全感。”
据记者了解,一位自媒体人在微信群中对其他同行劝诫:“别把自己当媒体,咱就是个商业平台,本质是要挣钱养家的,只是别什么钱都拿,当然也别去想做什么救世主。咱做不来那事。”并表示:“做事一定要注意分寸,自己别太膨胀,低调做人做事,安全到达,对谁都好。”
本报记者了解到,由于不少头部大号在本次整顿中被封号,也有公众号运营者开始转移读者至小号中。
刘新逾认为:“微信的初衷我觉得是好的,确实也推动这个社会话语权的公平与进步,但是微信依然有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是对这个平台的从业者们太低估了。比如一些虚假宣传、诱导欺骗、色情擦边、标题党之类的确实防不胜防。”刘新逾对于微信生态这样说道,据他了解,行业中的乱象属实。
另一位自媒体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谈及:“政治、腐败、色情擦边、贩卖焦虑、虚假夸大、标题党等等,确实在行业里存在。行业为了点击率也有一些问题。不能说国家没有理由(整顿)。”
落寞“双11”
“广告主会越来越不待见(自媒体),从业者会没有安全感,商业价值会下行,很多从业者会逃离。”刘新逾总结监管加码将对自媒体人产生的影响。
本报记者联系到一家负责为广告主选择公众号进行广告投放的公司。一名内部人士张智(化名)表示,靠近年底的节日较多,如“双11”、“双12”、圣诞节以及新一年的元旦等,因此在业内,年底是自媒体的广告红利期。
在整顿来临前,张智对自媒体的广告投放仍然乐观。“据我所知,甲方该投的广告还是会投,因为每年的预算要花出去,它不花在公众号上,也没有更好的地方。”
而实际上,在今年“双11”期间,自媒体人就已经发现,广告减少了。
“今年‘双11’见鬼了,广告好少。”在抱怨之后,一位自媒体人谈及希望出售旗下的自媒体账号,共5个公众号、约427万名粉丝,期望售价4000万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一家知名电商平台,2016年、2017年“双11”期间,会包下十来个城市的头部公众号,进行大手笔宣传。“今年和往年宣传的预算比,‘包养’的自媒体,真的少了很多很多。”该人士评价。
另外,该人士在9月份时就发现:“我们的上游公司,直客、公关、4A的业务其实也在明显收缩。直接一点,行业里的三角债、官司、拖款越来越多。”
该人士表示,除了整顿因素影响外,企业对于经济形势的悲观也是一个原因。他认为,整体环境不乐观,企业便会抑制投资,抑制扩大规模,开始收缩战线并控制预算,就会影响自媒体的商业价值。“经济的活性不足,谁还会大手笔地宣传呢?”该人士称。
张智表示,微信流量下行期是账号供需活跃期,大的公司会渴望做矩阵式、集团化的运作,在新量上寻求变现,而中小作坊式公号可能会选择卖掉。据本报记者了解,清理整顿也令自媒体账号交易市场陷入被动局面。
“卖号的越来越多,买号的越来越少。”刘新逾表示。
记者在不同自媒体群中看到,当有自媒体人提到卖号后,“谁买啊”式的自嘲或他嘲便会出现。
在清理整顿之下,垂直赛道中的美妆、汽车、母婴、吃喝、音乐、舞蹈、宠物、时尚、家居等牵涉价值观较小,还有情感的类型号,或还可生存。
刘新逾今年在大力收缩微信阵地,他的做法是不在微信流量上做现金投入。并内部优化,控制成本,对外控制应收账款,重点放到其他平台的短视频业务中。
巨变前奏
本报记者注意到,从10月24日起,微信官方信息发布平台微信派发布了共4篇关于整改账号的内容,属于在其内容发布历史中,较为密集地进行呈现。在这之前,人民网、新华社、《新民周刊》等对自媒体的一些“乱象”进行了连续报道。
11月8日,微信派在推送中,颇为正式地表示要拒绝违规内容,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好的公众平台。据介绍,在2018年,微信针对低俗内容,封禁了近18万个账号,针对网络谣言的传播,处理了105个严重违规公众号,针对抄袭及侵权,处理了5万个公众号。
此外,在11月2日,微信就黑公关这一现象向本报记者表示:“针对涉嫌多次或经常编造、发布、转发、传播违法、违规信息内容的,或者涉嫌无正当理由频繁针对同一个或同一类型主体的合法权益进行不实或夸大的攻击或侵害的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有权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同时,对于存在重复、频繁不实或夸大攻击的行为并经过核实的账号,会根据违规情况,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删文、能力封禁乃至永久封禁、注销账号的处理,并有权拒绝再向该运营主体提供服务。”
而在11月10日,微信将此回复进行了正式发布,疑似向外界回应将不姑息在近期备受争议的自媒体黑公关等现象。
到11月12日,微信派再次发布公告称要响应国家网信办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内容及资质审核,自查自纠,积极整改,加强对政治有害信息、色情低俗、标题党、抄袭侵权等违规内容进行打击清理。
11月13日,在一个自媒体大V诸多的微信群中,有自媒体人提示:“各自小心,更大的巨变可能在后面。”
“自媒体管理已经纳入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提及,对自媒体账号将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属地管理和全流程管理,形成依法严格管理自媒体的工作常态,下一步国家网信办将继续加大依法管网、依法治网力度,对一些屡教不改和继续从事危害社会、扰乱正常秩序的自媒体违规行为坚决从严查处,决不姑息。
同时,这位负责人强调,相关平台企业要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
在强监管之下,刘新逾也在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将来是否可能和报纸、电台一样,需要准入制度。
自媒体人对监管的关注,也在于许多从业者曾从中尝到甜头,而更具变革性的自媒体平台暂时还未出现。
刘新逾认为,微信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是超级的流量入口,国家加强管控是自然的。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