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提出民营企业新增贷款“一二五”目标: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11月13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10月金融数据,社融、信贷、广义信贷M2、狭义信贷M1等重要指标远不及市场预期,尤其是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较上月相当于“腰斩”。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数据背后的原因包括了经济波动、政策时滞及季节性因素等。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孙彬彬认为,10月社融大幅低于预期,实体经济增长动能依然不足,后续稳增长压力仍存。
不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未来企业的融资状况能够得到改善。一方面,可以静观前期政策的落地情况;另一方面,央行明确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重点,即更加有效地支持民营企业。
新增社融缩水反映实体融资需求不振
10月金融数据显示,M2、M1同比增长8%、2.7%,均为历史低位。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970亿元,较上月1.4万亿元的规模,相当于“腰斩”。社融情况也不容乐观,增量为7288亿元,而9月为2.21万亿元。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10月数据也在意料之中,真实反映了当前的经济状况。今年4月以来,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信贷需求有所减弱,金融机构变得更加审慎。
孙彬彬分析认为,新增社融较低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因素,但同比增速继续下滑,特别是新增信贷增速大幅放缓,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体融资需求不振。9月地方专项债纳入社融统计,但口径调整未能扭转社融的下行趋势。
“前期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市场对10月数据预期过高。但政策对于经济需求的推动和释放,还是需要一个过程。”连平对第一财经记者称。
此外,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和上个月相比的骤然减少也存在季节性因素。连平表示,10月是第四季度的第一个月,这个月的数据往往偏低;第四季度也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季度,需求的增长会明显放缓;加上银行积极性的减弱与国庆节的影响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