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该会议被业界视为是定调第二年经济政策走向的风向标,备受外界关注。
与7月31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相比,10月31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点出了前三季度宏观经济运行的亮点,但同时指出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所加大;同时强调了要落实7月会议提出的六稳,以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另外,还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研究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等。
会议认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但会议同时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对此要高度重视,增强预见性,及时采取对策。
然而,《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相比于7月31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最令市场所关注的是:本次会议没有直接针对房地产市场,而把目光更多转向资本市场建设与发展上。
对此,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经过7月31日政治局会议定调的“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后,房地产市场已经有所降温,并且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出现了改变,年内调控政策发布频率或有所降低,限制性政策加码的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受中国经济下行、海外市场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A股市场风险偏好较低,资产价格波动性加大,近期政策密集出台,涉及稳定实体经济、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安抚市场情绪等。
不过,对于这次会上没有明确提到房地产调控,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向记者表示,“未来地产政策如何,是否意味着放松,还有待观察。”
他认为,政策可能并没有方向上的变化。一是没有再提及“扩大内需”了,对放松地产拉动内需的依赖减弱了。二是会议上提到了“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防范化解风险的任务并没有结束。当然,实际情况怎样,还需要看后续的配套政策。
对于资本市场的表述,会议强调,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对于会议所强调的“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潘向东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加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来加强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逐步推出上市公司注册制和退市制度;二是在资源配置方面,强调国企和民营企业的同等地位,通过鼓励地方政府和私募成立基金,化解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风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三是通过修订《公司法》《证券法》等,完善资本市场运行的法律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四是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吸引海外长线资金投资国内资本市场,提高国内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未来资本市场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相信在金融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将会与国际接轨,无论是运行效率还是防范风险,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资本市场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枢纽作用。”潘向东说。
会议还强调了要激发市场活力,潘向东建议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优化监管、交易程序。第二,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第三,加强投资者保护。第四,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
在对外开放上,潘向东指出,可以争取扩大A股纳入MSCI等国际指数的比重,推进沪伦通进展,完善外商投资证券、期货管理办法,改进QFII、RQFII机制等等。同时,还要做好跨境资本流动方面的管理,减少海外资金的跨境流动障碍。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