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灌南县长江路小学承办市小学“真阅读工程” 现场推进会

发布时间:2019-04-30 08:55:25 来源: 编辑:仪仪 点击量:
   4月25日,由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灌南县教师发展中心、灌南县长江路小学承办的连云港市小学“真阅读工程”现场推进会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题研讨活动隆重举行。全市小学分管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共320余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开幕式。灌南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梁杰讲话,首先他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期盼与祝愿,接着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灌南县政府、教育局多年来对师生阅读的重视,多次承办市阅读工程现场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具体地介绍了灌南县关于实施“真阅读工程”的有效措施:一是组建一支队伍。组建了“灌南县名师领航团队”“灌南县普通话与演讲名师领航团队”,不断提升教师阅读素养。二是创办一个讲堂。创办了“海西讲堂”,组织名师为广大市民开设讲座,并通过网络进行点播。三是编写一套教案。组织学科专家编写了小学三至六年级与必读书目配套的阅读导学案。四是开发一系列教材。灌南县教师发展中心开发了《灌南人文知识读本》,各学校开发了阅读校本课程200余本,如《灌河潮韵》《家在灌河边》等。五是举办一系列活动。各学校每年举办“读书节”活动,每学期举行书香校园评比、教师课文诵读比赛、学生读写大赛等活动。六是出台一系列方案。灌南县教师发展中心出台了《真阅读工程考核方案》《教学精细化管理方案》,在全县小学推行“课前三分钟”,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

   灌南县长江路小学王洪生校长以“和美悦读伴成长,雅韵书香润童心”为题作大会交流。灌南县长江路小学追寻“三个发展”,即让阅读真正发生,打造和雅校园;让阅读浸润童年,培育和雅学生;让阅读成为习惯,塑造和雅教师,以“真阅读”彰显育人主色。落实“三个到位”,即组织保障到位、长效机制到位、环境氛围到位,以“真阅读”根植校园底色。创新“四种方法”,即晨诵启书香、午读享盛宴、暮品有方法、课赏共品读,以“真阅读”打造学校亮色。做好“四结合”,即视听阅读,开发古诗铃声诵读;表达阅读,举办主题读书活动;展示阅读,组织读书成果比赛;激励阅读,开展读书评价交流,以“真阅读”增添活动特色。灌南县长江路小学围绕“真阅读工程”扎实推进,收获了“百花满园”,以“真阅读”铸就校园成色。

   第二部分是汇报展演。灌南县部分学校进行了“真阅读工程”的汇报展演。长江路小学展示了诗朗诵《美哉,中国》《大美灌南,大爱阅读》,灌南县实验小学展示了经典诵读《经典联诵》、诗朗诵《月愿》,灌南县镇中小学展示了英语舞蹈情境剧《Rainbow Club》,灌南县扬州路实验学校展示了诗朗诵《游子吟》,灌南县苏州路实验学校展示了课本剧《爱笑的小木偶》,灌南县新安小学展示了经典诵读《我的唐诗,我的中国》。师生灿烂的笑容、自信的眼神,从内而外透露出的书卷气,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场展示灌南阅读的盛宴,更是表达了灌南师生对阅读的理解与追求。

   第三部分是教学研讨。灌南县长江路小学徐媛媛老师执教《木偶奇遇记》、陈丽丽老师执教《格林童话》,两位老师探讨了整本书成果展示的课外阅读教学。连云区教育局教研室周新霞老师执教《送别诗赏析》、连云港市赣榆实验小学李艳老师执教《千字文》、连云港市龙河中心小学王继聚老师执教《梁山伯与祝英台》、海州区教育局教研室陈培达老师执教《汉字源流》。四位老师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教学。灌云县教育局教研室王跃江老师、东海县教育局教研室朱唯老师分别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使命”“努力做文化传承的‘摆渡者’”为题进行教学点评与专题发言。

   最后,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马建明副主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题作专题报告。马建明副主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堂开发的缘起与价值、框架与内容、模型与建构、范式与案例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与汇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爱人仁民的民本思想、治国理政的深刻谋略、励志为公的使命担当、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和合中庸的治世思想、高尚人格的修身引导六个方面的文化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是以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的目标体系与内容体系,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实施途径、教学范式与教学评价。马建明副主任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三维目标,即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与人格修养,指导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做高素质、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从课程开发角度,低年级主要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中年级主要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高年级主要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从课程实施角度,积极倡导“建构·探究”型教学文化,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理解、内化与迁移,总结并提炼出“阅读感悟式”“活动体验式”“探究实践式”等教学范式,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品位与质量。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