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博这种看项目、看人能看出“深浅”的能力是他过去养成的。
多大的项目都见过,多大的企业家也都交流过,自己又经历过从0-1,从1-10的过程,让他现在“火眼金睛”。
他不喜欢聊“方法论”,那是成功倒推出的结果,早期投资没有捷径,就是“碰撞”与再“碰撞”。
11月份北京天气渐冷,隐身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的写字楼群,却透出一股秋天难得的温暖,可能是这栋大楼连接着号称“海淀中枢”的地铁4号线中关村站。
上午,除了密密麻麻的人流,还能看到一群队伍排到停车场,等待电梯下行的人。
与那个曾负盛名,极度张扬的“电子商城”相比,如今的“创新中心”已经成为教育创业者的“朝圣之地”,这里聚集着国内上百个互联网教育公司,TA们当中,有老兵,也有新兵。
大楼的内部装潢颇具时代感,却也比较朴素、简单,这或许与大楼的定位与设计者的理念有关,“教育是神圣的,重点在育人,轻外表而重内涵。”
一层有家名为“教育+”的咖啡馆,服务生小哥说,中午、晚上的客流量最多,但纯粹来喝咖啡的人不多,在这里咖啡的定义更加“纯粹”,一款可以醒神、提神、解酒的饮料。
咖啡馆的老板们也都很“特别”,是由60多位教育领域的CEO、高管众筹成立的,与其说是咖啡馆,不如说这里是一个教育行业资源聚集地,一个新兵历练成老兵的大舞台。
沈文博是经常在这个舞台中央“活动”的人。
他在“教育+”咖啡馆里统筹、举办的沙龙、路演次数比较多,只要经过一层都会去照顾下服务生小哥们的生意,买一杯咖啡。不过,这次他买了两杯。
站在一层的他,朝记者打了声招呼,递过咖啡时仍有温度,寒冷的感觉刹那间被稀释。同沈文博一起来会面的还有两位年龄看似与他相仿的年轻人,这三个人走在前面聊着自己对教育行业的看法与机会以及现在做的事情,一个由老兵运作的早期新基金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