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君联资本李家庆:新经济下 如何把握投资机会?

发布时间:2018-11-27 20:34:37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1、一级市场到底在发生什么?

  过去十年来,私募股权投资蓬勃发展,推动了整个中国经济总量的发展乃至结构的调整。而随着2018年整个资金供应断崖式下跌,私募股权市场也到了一个必须复盘的时刻。

  首先,在过去的十年里,管理人民币资金的GP管理人,有几家敢说,他的多支基金能够真真实实地关闭,能够把现金还给投资人,我认为这个数量太少了。

  其次,随着2017至2018年IPO通道收窄,IPO从以前最高峰的1年400家公司重新回到现在1年只有70、80家公司,整个产业发生了重大调整,退出成了很多管理人的难题。

  但不论IPO怎么收窄,每一年仍有80家公司上市,那为什么就退不出去了?我认为核心的原因还是投资项目质量不过关。

  所以,表面上看这次宏观资金面的下降带动了整个行业开始进行调整,但实际上是由内部原因造成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是所有人都融不到钱了,还是有少部分人具备比较强的融资能力,于是头部效应就显现出来了,这一点跟美国一模一样:在经历了5~10年的发展后快速进入调整期,资金也迅速向头部管理人集中。

  什么叫头部管理人?优秀的头部管理人需要有几个标准:

  第一,能够连续管理资金;

  第二,能够连续关闭基金;

  第三,能够持续性地把资金交还给投资人,并且实现相对长期的高水平回报;

  第四,在整个过程中,能够保持住稳定的投资策略。不管市场的好坏,都能够在未来实现收益和退出,帮助投资人实现回报。

  2、新经济下,最核心的是技术创新

  谈到新经济,在过去几年,正在发生且至关重要的是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端的技术创新和供给侧的技术创新。未来这将引领整个产业从to C往to B走,从模式创新往技术创新走,但是技术创新并不是钱砸下去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成果,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时间积累。

  此外,这种模式不一定能够赢者通吃,这意味着投资人很难用个别一两个项目的巨大成功来覆盖整个基金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单一项目的回报预期会下降,但是整体基金的成功率和回报预期则相对提高,投资人要去适应这种调整和变化。

  在新经济的调整过程中,凡是和数据相关、算法相关、应用场景相关的领域里,中国都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由于监管相对宽松,数据还是比较容易获得的。但未来,随着监管的趋紧,我们亟需去平衡数据安全性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这也提醒了投资人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需要把规矩理清楚。

  在具体的行业方面,我们非常看好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行业。尽管近期股市低迷,很多企业都经历着下跌,但我们最近做的一个统计却发现,我们近3、4年投资的这批公司基本没有受到经济放缓的影响。首先这和企业自身体格相关,包括企业家能力、内部运营管理水平等,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站在新经济这一边在不断调整老经济,无论是在存量里引入新的技术去重构业务模式,还是创建新的需求。

  我们现在做的是什么?我们的投资聚焦于自动驾驶、高级辅助驾驶、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等方向。作为一名专业投资人,永远要考虑三年到五年后发生的事情,一个长且大的赛道后还需要按照不同的时间节点,根据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进行投资布局。

  3、医药零售、新药研发等领域值得关注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药价一定会降下来,新药一旦上来,传统的仿制药大部分会被淘汰。从这个角度来看,医药零售、新药研发等领域,还是值得持续关注的。

  当然新药上来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赚大钱,两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整个香港市场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相关制度的调整,香港对于新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充满了期待。结果发行后,生物制药企业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我们真正要讨论的是方向、时机和策略,离开了时机和具体的组合策略来单纯来讨论一个具体的案例和投资方向,实际上是价值不大的。

  4、始终紧跟年轻人的消费方式

  在消费升级方面,我们觉得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是非常值得重视的。比如现在如日中天的一些TMT企业,也许五年后就未必能保持现在的位置。因为今天有超过2000万的1990年到2009年出生的孩子,每天会花70分钟时间在哔哩哔哩上。

  不同年代,年轻人在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交游戏。看电影、聊天、看动漫就上B站。永远会有新的人群,新的场景,新的链接方式来颠覆过去的东西。

  在这些领域中,我们必须要保持持续关注,紧跟年轻人的行为方式。年轻人看网络综艺,我们就投《明日之子》;年轻人看动漫,我们就投哔哩哔哩;年轻人不愿意走到水果吧去喝鲜榨果汁,他们需要走到哪儿微信扫一下一杯果汁就到手里了,那我们就投资“天使之橙”,而在整个过程中,移动、大数据、云计算都在默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章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