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西部的千年古镇朱家角,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仅明清两代共出进士16人,举人40余人,其中有清代学者王昶、御医陈莲舫、小说家陆士谔、报业巨子席裕福等,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如今,在这块曾因水而盛的土地上,又一座教育殿堂敞开大门迎来第一批学生。由宏润建设集团(上市公司)与播文教育举办的宏润博源学校(以下简称:宏润博源),与美国具有百年历史且被美国7大权威机构认证的著名教育机构格里格斯学院(GIA,Griggs InternationalAcademy)合作,对接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为处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且有意出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提供双语或全英文的大学前课程(美国高中课程,包括AP课程)学习。
在这座占地逾4.2万平方米的国际校园里,莘莘学子将接受量身定制的课程路线。除了要完成规定数量的学业课程之外,他们还需要学会做8道菜、打太极以及参加职业实习方能毕业,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学校专为国学课程定制的教室内,上海徐汇区工商联青年创业者联谊会会长、宏润建设集团董事、副总经理郑恩海先生以“过来人”与“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透露,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们掌握学习方法与生存能力。
说话慢条斯理,温润如玉的郑恩海是中国第一批“富二代”,曾在上海中学本部接受教育,后远赴加拿大求学。谈及教育,平时不多言的他打开了话匣子,知无不言。
在中国接受最好的国际教育
教育是立国之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只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形式与方法。
上世纪50年代,为了给外国驻华使节子弟安排学校,中国的国际学校应运而生。1987年9月1日,我国颁布了《关于外国驻中国使馆开办使馆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规定》,这是中国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正式出现的标志。学校开办之初的学生群体以外交人员子女、外籍人员子女以及台湾同胞子女为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自已的子女能够接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纷纷安排子女出国留学或在国内接受国际教育。
截止至2017年底,仅上海就有105所国际学校,同业竞争可想而知。以管理、投资为纽带,以建筑施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涉及能源、金融、酒店旅游行业等中国500强大型上市企业集团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