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指出,中国需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以赶上全球科技创新的前锋。
11月6日,瑞信发布报告称,中国已成为全球“独角兽”第二大发源地,随着中国过去几年研发支出迅速增长,未来将会出现一些偏重以技术而非商业模式为核心的独角兽出现,其中最显著的领域在于生物技术、医疗保健和人工智能(AI)以及大数据领域。
瑞信方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18日,全球共有272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私营初创企业,总估值为8640亿美元。其中有79家(即29%)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占总估值的33%。美国有127家独角兽企业,总值4390亿美元(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总值的51%)。
瑞信中国股票策略研究部主管陈昌华在瑞信中国投资论坛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市场独角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市场上充裕的风投资金的推动。光是在2016年第四季度至2017年第四季度期间,在全球36个最大规模的风投(VC)交易中,就有17个(占比约47%)来自中国。
陈昌华分析称,在2012年时,亚洲的风险投资仅为50亿美元左右,规模接近欧洲,相当于北美洲的15%左右。而截至2017年,亚洲(主要由中国推动)的风投规模已与北美洲相近,并遥遥领先于欧洲。亚洲风投融资急剧上升,让中国崛起为新独角兽的关键发源地。
瑞信在报告中指出,在过去,中国独角兽的驱动力源自商业模式创新而非高科技,利用的是中国庞大、快速增长而又高度细分的零售消费市场。在中国的79家独角兽企业中,有46家(58%)来自互联网、电子商务、线上到线下(O2O)和游戏领域,相比之下,美国45%的独角兽来自于需要更高科学研究实力的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软件、医疗保健和生物技术。
瑞信指出,中美之间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中国在科学研究方面仍略为滞后,中国需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以赶上全球科技创新的前锋。
“尽管中国的研发支出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增长,到2016年达到了GDP的2.1%,但仍略低于经合组织2.3%的水平,且远低于日本、韩国、瑞典、德国、以色列、芬兰等大量投资于技术研发的小型经济体。”瑞信在报告中称。
但瑞信表示,相信未来中国这种状况将会有所改善。瑞信认为,当今和未来中国独角兽很可能主要来自的五大领域:汽车行业、金融科技、医疗保健、互联网和技术硬件。
瑞信在报告中指出,鉴于中国已在2017年拥有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且增长迅速,瑞信预计未来几年互联网行业将继续在中国独角兽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人们为获得更优质的内容和服务而增加支出的推动下,许多独角兽于移动时代应运而生且蓬勃发展。诞生于移动时代的新独角兽正驰骋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的最新科技潮流中。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