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卷入多起“租金贷” 晋商消费金融激进扩张现“隐忧”

发布时间:2018-11-06 18:00:33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近日,晋商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商消费金融”)也被卷入“租金贷”风波。

  根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晋商消费金融在租房分期业务合作的关联商户中,已有2家出现资金断裂问题,另外还有1家近期也已经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除了“租金贷”业务中频频“踩雷”,车分期业务中的合作商户可可家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可家里”)目前同样已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尽管晋商消费金融“麻烦”不断,但记者梳理晋商消费金融财务数据发现,晋商消费金融业绩连年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晋商消费金融成立于2016年,截止到2018年8月末,累计发放消费贷款265.63亿元。自开业以来连年盈利,净利润不断攀升,2017年净利润达到4618万元,增幅达到4127%。2018年上半年,仅半年时间晋商消费金融净利润就达到6547.24万元。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晋商消费金融在2018年上半年实现利润快速增长有部分行业原因。

  记者就业绩增长具体原因、上述合作方问题频发所暴露的风险点、损失规模以及风控模式是否存在瑕疵等问题向晋商消费金融发去采访函,对方表示“收到提纲,会去问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对方尚未回应。

  业绩快速增长

  根据晋商消费金融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晋商消费金融总资产51.38亿元,净资产5.47亿元,净利润4618.06万元。

  记者梳理发现,晋商消费金融的2018年上半年业绩在同期2015年底至2016年获得开业批复的8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表现不俗。公开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邮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总资产分别为176.97亿元、49.9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612.82万元、613.02万元,而晋商消费金融上半年总资产达到53.91亿元,净利润为6547.24万元。

  中邮消费金融截止到2017年10月累计发放消费贷款超300亿元,晋商消费金融2018年8月底累计发放消费贷款也达到了265.63亿元。

  根据官网信息显示,晋商消费金融于2018年3月加入了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可以获得较低成本的资金。

  晋商消费金融在官方介绍中提及持续盈利原因是由于公司业务多元创新。公司创新多元业务,设立了山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六个运营中心,公司经营连年盈利,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18年8月底,已发展客户601.59万户,累计发放消费贷款265.63亿元,累积实现经营利润2.72亿元。

  不过,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告诉记者,尽管低成本获得资金有助于利润的提升,但也有取得同业拆借资格的消费金融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亏损。

  合作方问题频发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合作伙伴拓展消费场景和一直是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在市场中竞争的重要手段。

  中泰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无论是分期业务还是现金贷业务,从场景获取客户是消费金融的核心能力。晋商消费金融董事长王培明也曾公开表示,公司将依托股东多元化优势,着力打造一流的风控体系,满足客户不同场景下的消费需求。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表示,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资金实力强,资金成本比较低,但是流量与场景较为缺乏,而合作机构的自身优势恰好在于客户和场景的积累,二者合作属于强强联手。

  根据公开资料,晋商消费金融两年来一直在积极与合作伙伴开展不同消费场景。其涵盖房屋租赁、汽车保险消费场景等多个领域。

  得益于创新场景的不断拓展,晋商消费金融的业绩也快速增长了起来。与此同时,晋商消费金融也不断暴露出部分业务的风控“短板”。近来,晋商消费金融屡次因消费场景合作伙伴资金链断裂陷入回款尴尬的处境。

  经记者梳理发现,由晋商消费金融作为资金提供方的长租公寓平台中,2018年上半年,短短几个月之间资金链断裂先后有上海歆禹房屋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公寓”)、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寓见公寓”)2家。与晋商消费金融有关中介机构北京昊园恒业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昊园恒业”)近期也已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除了“租金贷”合作业务频频暴露风险,晋商消费金融合作的车相关分期商户可可家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可家里”)目前同样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2018年3月,晋商消费金融曾发布声明表示,消费金融业务合作方可可家里未能按照双方签署的《购买(销售)合同》约定,按期提供返油等服务内容。为避免各方混淆贷款产品所涉各方法律关系及各类合同义务的履行,特作出说明。客户与可可家里之间的买卖合同法律关系,与客户同

  我公司之间的借款合同法律关系彼此独立。可可家里未能按照《购买(销售)合同》约定履行返油等服务,并不影响客户在《个人消费贷款合同》项下应履行的贷款还付义务。

  而上述合作方可可家里目前已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失信被执行人行为具体情形为“违反财产报告制度”,更新日期为2018年9月12日。

  截至发稿,晋商消费金融尚未回应作为放款平台而言,由上述这些出现问题消费场景合作商户引发的回款困难问题导致资金损失规模情况。

  风控不足引“后患”?

  一边是业绩的快速增长,一边是合作方频频停摆风险问题。

  张叶霞表示,“消费金融公司近年来规模的快速扩大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隐患,如合作机构准入门槛低、信息审核不严导致骗贷增加、坏账突增等。如果合作机构频繁出状况反映了消费金融公司在业务上的风控能力不足,对于合作方资质、底层资产风险把控不足,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商誉受损。”

  根据天眼查显示,晋商消费金融的股东信息为晋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主要出资人和发起人,占股40%,奇飞翔艺(北京)软件有限公司占股20%,天津宇信易诚科技有限公司占股20%,山西华宇商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占股8%以及山西特好连锁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占股7%。

  晋商消费金融在官网中曾提及“截至2018年6月末,累积上缴国家税收8451.43万元,经营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消费贷款不良率远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显示,目前为止有6家消费金融公司公布了不良贷款率,但大部分都在2.5%以上,捷信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82%和3.18%,锦程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和兴业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72%、2.97%和2.11%。中原消费金融则较低,不良贷款率仅为0.22%。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4%。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租金贷”合作机构如果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其对于不良率的影响不可轻视。因为其不良风险主要不在于个人,而在于对机构,因为只要有一家长租房机构出问题,可能就会导致不良率相对快速地上涨。“打个比方这家机构有1000户,一下就会产生1000个不良,由于租房分期服务合作机构手中租户较多,已经不像对私的零售银行业务,可以这种与合作机构的模式理解成一个对公业务,为合作的租房机构授信金额相对较大,并且类似于租房分期服务交割时间不像普通消费贷例如手机等消费分期当场交割,而是在未来的12个月、24个月每个月提供服务,真正主要的风险在于提供租房服务的机构后续运营的稳健程度。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做授信应该按照大额授信或者对公机构授信,对租金贷进行严格审核。”

  “‘租金贷’风险频繁暴露的核心原因在于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风险有待加强,其防控问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如今合作机构比如租房分期平台门槛太低,公司只需经过工商登记,高价收一些房源,低价再租出去,通过分期的方式一次性收到一二年的租金,其深知‘倒贴’运营模式不可持续,资金沉淀到一定规模就可能‘跑路’。有效风控关键在于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能不能对合作机构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研究其利润情况、真实出租情况来判断其商业模式是否可行,真正起到防控风险的作用;第二,目前长租房市场竞争恶化环境,金融机构纷纷涌入这个领域,开始打价格战,一味追求价格与便利,在此过程中忽略对风险的把控,容易被一些‘不怀好意’的租房机构钻空子。”上述业内人士补充道。

  “消费金融公司应当规范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方式,规范合作的准入门槛,加强底层资产的调研和风控能力,规范产品借款利率和收费标准等。”张叶霞说。

  对于“租金贷”相关业务,监管层已经注意到了其风险,目前多地也已经展开了防控工作。

  8月28日,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中提及“签订的住房租赁合同中不得涉及住房租赁租金贷款相关内容”。

  上海市住建委、金融办等部门先后于9月29日和9月30日发布两份规范性文件。文件提出,“无‘住房租赁经营’业务范围的代理经租企业,不得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个人‘租金贷’业务”、“不得利用个人‘租金贷’业务沉淀资金恶性竞争抢占房源,不得哄抬租金抢占房源等,逐步实现代理经租行业的良性竞争格局”。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