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的企业经营有点困难,特别是一些中小微企业,在国内电商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内外双重力量夹击之下,举步维艰,缺人、缺技术、缺订单。但是,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仍然是游刃有余的。比如,房地产开发商进入高新技术产业,或者在建筑领域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反而找到了企业发展的新方向。
然而,有的地方往往把环保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认为企业发展困难都是环保“惹的祸”,因而,提“生态保护吃亏论”、“适当放宽环保要求论”的人越来越多。10月18日下午,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向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反馈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情况时表示,宁夏经信委将生态环境保护视为工业增长的负担,2017年9月以来,在开展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时,多次将一些行业增加值下降的原因归结为环境保护督察和大气污染治理。
企业家有这种想法,尚可理解;但政府公务人员有这样的想法,确实是停留在2012年之前。大家知道,十八大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事业,从而中国形成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大领域齐头并进的格局。
生态事业的不断投入与创新,目的是真正实现“让老百姓喝到放心的水,呼吸到干净的空气,吃到放心的食物”的目标。当然,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生态事业是不能放松的。何况我们的生态标准并不是世界上最高的。中国加入WTO过程中,曾经面临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
目前,中国的污染治理虽然取得很大的成绩,但几个方面的问题还顽固地存在:一是水污染,除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的使用,更主要是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污染江河湖泊甚至地下水资源。二是固废污染,城镇化、生活固废垃圾产量急剧攀升,很多城市原有的垃圾处理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造成“垃圾围城”现象。三是空气污染,由于生产技术和工艺的落后,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存在,造成大量有害废气未能较好处理就排放至大气中。四是其他污染,主要为声光污染。这些都说明,中国的环境治理任重而道远。
提到环境保护,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个经济学的名词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