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天猫发布“双11”价格保护机制,确保“双11”期间的商品到手价为最近3个月最低,同时上线价格雷达系统,虚抬价格的商家将被立刻清出活动会场。参加天猫 “双11”的商品,在天猫“双11”活动结束后15天内,即11月12日至11月26日为商品价格保护期,其销售价格不得低于“双11”正式活动价格或预售价格。(10月31日《北京青年报》)
天猫上线了“价格雷达”监测系统,实时校验天猫“双11”商品价格。对虚假降价的商品,天猫会立即将该商品清除出购物节活动会场。对那些被消费者举报虚抬价格的商家,天猫平台在查实后,也将严厉处罚。这是销售平台的积极作为。然而这样的价格监管机制,也是存在问题的。
一般来说,销售平台自己启动“价格雷达”,能不能有效落实是个问题。从情理上,对于销售平台来说,其实他们和网络商家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让他们自己监督商品的价格,很难摆脱“一家人”的嫌疑;“价格雷达”即便能够发现问题,也属于“事后诸葛亮”,会影响消费者购物的心情,处罚网络商家,消费者维权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去年,中消协曾提示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539款非预售商品中,在整个体验周期内,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11“”价格或更低价格购买到促销商品的比例达到78.1%,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往年,由于预售、红包、满减、津贴、打折等活动有时不能一起参加,消费者需要仔细比较到底哪种活动下来更加优惠。
例如,去年一款标称为“蔻驰”品牌的单肩斜挎包11月7日、11月10日预售价格为1068元,活动为定金99抵扣150,折算价格为1068-150+99=1017元;但11月11日标价为1068元,活动为每满400减少50,折算价格为1068-50-50=968元,11月12日价格为促销价999元,折算价格同样低于之前预售价格。有消费者指出“数学学不好别想过‘双11’”。
这些问题都是“双11”经常上演的。而在这些“价格虚假表演”里,一些网络商家成为了戏精,一次次在“双11”的舞台上上演着生旦净末丑。确保“双11”的价格优惠实至名归,不能只靠销售平台的“自律”,最该启动“价格雷达”的是有关部门。只要监督价格的是执法部门,才能真正解决“价格演戏”的问题。
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前移关口,将“价格戏精”提前赶出“双11”的舞台。一方面要实现大数据监管,将那些历界“双11”,屡屡实施价格欺诈的商家,提前介入管理,严重的直接处罚“不能参与这届‘双11’”;另一方面,在“双11”之前,对他们的广告和促销模式进行审核,属于哗众取宠、混淆视听的直接否定。
“双11”,要提前把“价格戏精”赶出“网络舞台”,事后查处永远不如事前防范有效。
(文章来源:市场导报)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