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2018农村集贸市场调查体验情况出炉 实地体验及消费者感知均处于及格水平

发布时间:2018-11-02 09:47:48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消费所占比重也逐年增加。中消协于今年9月完成的调查显示,目前农村集贸市场实地体验评价得分处于及格水平,农村集贸市场涉嫌假冒产品和“三无”产品问题发生率仍相对较高。

  多项指标均为及格水平

  2018年5-9月期间,中消协在全国范围内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七大区域、81个地市/区的155个农村集贸市场进行了实地体验式调查和消费者感知调查,采集了消费者感知调查有效样本4846份。实地体验内容主要包括农村集贸市场的整体情况、农副产品、生活用品、生产用品和总体感受等。主要了解消费者对于农村集贸市场中问题商品感知以及购物方便程度、价格是否合理、售后服务状况等情况,同时调查了解消费者对集贸市场及农村消费的意见和建议。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农村集贸市场实地体验评价得分处于及格水平,体验总得分67.12分。其中,华东大区得分68.52分,位列第一,东北大区64.46分,排名最后。

  区域上来看,东北大区、西北大区、华中大区及西南大区上述四种现象均有发生,其中,西南大区的大理市无量山镇无量山农贸市场在此次调查中被发现11个品类的涉嫌假冒商品,华东大区存在的现象主要为三无产品及假冒产品。

  设施方面,农村集贸市场整体情况得分66.61分,其中,在价格一致性方面表现略高,为67.78分,但公平秤和消防设施普及率不足三成。其中,有公平秤计量处的市场占比仅有25.81%,配备消防工具的市场占比23.87%。

  消费者对管理水平的满意度方面,超过70%的消费者对农村集贸市场的管理水平给出了7分以上的评价。但其中有58.71%的市场无市场管理制度。七大区域中,华东、华北大区的管理水平、硬件设施和价格一致性表现较好,华南大区的价格一致性得分较低。

  商品种类齐全但假货仍较多

  总体来看,农村集贸市场商品种类虽多,但是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种类齐全,商品新鲜,价格实惠是农村集贸市场的主要优点,但仍存在质量一般、缺乏管理、卫生环境差等不足之处。

  消费者比较关心的商品质量方面,此次调查中,农村集贸市场生活用品得分67.01分,其中文体用具质量得分较高,为70.4分,但是超过7成市场存在有安全隐患的儿童玩具。区域方面,华北大区在种类齐全、问题质量和生活用品质量三个方面得分均较高。

  消费者感知方面来看,本次问卷调查的受访者中,60%以上常住地居于农村,其中72%的受访者认为农村集贸市场商品种类基本能够满足需求,57.75%的受访者认为近一段时间内农村集贸市场的整体环境变化情况较好。超半数受访者表示遭遇过“缺斤短两”和“问题商品”的情况。

  本次调查中,消费者认为农村集贸市场商品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产品、过期产品、价格不合理、三无产品等,其中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比较突出,占比达40.32%。

  消协建议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中消协副秘书长栗元广对记者表示:“农村集贸市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对农村区域经济的带动和引导的作用,同时也是农村经济文化科技信息的集散地和现代文明从城市向农村传播的中转站,是党和政府政策、路线、法规的宣传阵地。”

  此外,栗元广表示,建议针对不同市场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利用突击检查、定期巡查、第三方检测、消费者投诉举报等多种方式,查验农村集贸市场管理制度制定情况和措施责任落实情况,特别关注涉及食品安全、质量保障、价格计量、卫生消防、经营秩序以及现场投诉等相关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发挥大型商贸企业或电商平台在货源管理、质量监控、物流配送和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优势,规范建设农村社区流动性集贸市场。市场管理方和经营者应当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安全巡查、质量跟踪、价格公示和秩序管理,杜绝假冒伪劣和三无产品。推动各农村集贸市场建立健全管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监督员队伍,发挥市场管理方、经营者和消费者等主动参与市场日常管理和监督反馈工作的积极性,共同服务农村消费者。

  在此之前,南京市市消协会同市工商局、市放心消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 “品质消费教育乡村行”活动,在南京6个涉农区举行“品质消费教育乡村行”活动,并发放《农村消费教育指导手册》、工作人员现场消费提醒等形式,帮助农村消费者提升维权意识,增长维权知识,真正实现让农村消费者想消费、敢消费、安全放心消费。

(文章来源:大众证券报)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