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2019年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开放”“扩大银行业保险业开放,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金融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不难预见,进入新的一年,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将持续加大,而对于银行业来说,也将迎来吸收外资先进经验、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水平的大好时机。
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葛寿净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是我国金融开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我国金融产品种类,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倒逼国内银行在经营管理上更加注重自我提升,从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银行业对外开放稳步提速
岁末年初,正值银行业内盘点年度大事记之时,《金融时报》记者发现,“银行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几乎毫无悬念地入选各大机构评选前十名。2018年,监管层积极表态以及发布各项措施便利外资准入,银行机构则加快了设立境外机构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步伐,银行业对外开放稳步提速。
2018年2月,原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修改〈中国银监会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的决定》,取消外资银行多项业务审批;4月,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公布了11项重大金融开放措施,其中有4项涉及银行业开放,随后,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相关事项的通知》;8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取消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资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11月,银保监会发布公告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修订工作,总体遵循促进外资银行和国内银行公平竞争的一贯原则。
渣打银行研究部中国经济高级分析师申岚表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相关举措会持续优化国内营商环境,同时吸引更多高质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提高中国市场竞争水平。“今后,我们不仅会看到在外贸外资方面对外开放的加速,另外,我们还会看到在规则制度等方面进一步的开放以及与国际规则的对接。”申岚说。
除了银行业扩大对外开放政策措施密集落地以外,银行机构“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步伐也在加快。例如,2018年,银保监会批准约旦阿拉伯银行筹建上海分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筹建深圳分行、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支行升格为分行、彰化商业银行在大陆的子行开业、国泰世华商业银行在大陆的子行开业。
利好中资银行资本补充
“银行业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业走向世界的需要;二是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缓冲期来临的履约践行;三是进一步体现中国的经济自信与金融自信。”资深财经评论人韩展认为。
“近年来,中资银行的投行业务、金融衍生业务等收入占比有所上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利息净收入占比仍然显著高于外资银行,凸显出业务模式相对单一的特点。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提速的大背景下,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会产生‘鲇鱼效应’,加强市场竞争,有助于中资银行积极转型,改变经营理念和方式,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创新绩效、提升盈利能力和风控水平。”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
采访中,多数受访专家对扩大开放有利于提升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银行业竞争结构优化达成共识,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引入外国资本、扩大外资银行持股比例对改善中资银行资本状况、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2018年,在日趋严格的内部监管环境下,我国银行业现有资本水平中存在的“水分”正在不断被挤出,业内人士预计,2019年,考虑到社会融资中贷款占比的上升、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要求的提高、表外业务加速“回表”和理财子公司设立等因素对银行资本的消耗,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需求依然十分迫切。
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则有助于拓宽中资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同时为中资银行境外业务发展提供渠道资源。事实上,随着银行机构的快速发展,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需求,外源融资逐渐成为机构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后,通过定向增发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有望成为中资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途径。
相关研究显示,21世纪初以来,中资银行的一轮“引战”实践确实显著提高了中资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引资后,中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均值和中值都提高了两个百分点以上。
引资、引智与引制并重
除了扩大开放为银行发展带来的机遇,我们同时也应当看到伴随而来的挑战。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化,除了对我国现有银行体系形成冲击、加剧行业竞争压力之外,更深层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本土银行经营理念、模式及规则这三方面的冲击。所以,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本土银行对国际规则和标准的接轨及适应都显得越来越重要。
基于此,吴琦建议,在金融业开放步伐明显加快的背景下,监管机构更应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开放程度与监管能力相匹配。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包括交易商品、交易规则等,形成安全可控的金融系统。
对此,程实持相似观点,他认为,“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应与加强监管相辅相成。未来,中国的金融开放和金融监管将会被统筹纳入顶层设计,在银行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战略转型过程中,开放程度的提升将与监管范围的扩大、标准的统一更为匹配。”
此外,受访专家强调,在引进外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资、引智与引制并重??引资是基础,有助于充实中资金融机构的资本金,为业务扩张打下基础;引智和引制则是内容和核心,有助于优化业务结构、提高创新能力、改善风控机制和完善治理结构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扩大开放过程中,银行业风险控制备受市场关注,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开放本身并不是金融风险的根源,相反,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技术和规则,还有助于提升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和稳健性,从而有助于从根本上降低和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我国银行机构要加快自身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风险预警、管控和应对能力,深入排查各类金融风险隐患,适时开展压力测试,动态分析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触发点,及早预警。对已暴露的风险,处置时要稳妥有序,加强疏导,避免因处置不当引发新的风险。
此外,金融监管改革的步伐要跟上金融业开放的步伐,为新形势下金融开放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要始终坚持审慎监管原则,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国家的金融开放都遵循了从管制到审慎开放的原则。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