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外融资制约社融增速
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9.26万亿元,较上年减少3.14万亿元,其中5-7月社融规模增速大幅下降,可归因于监管力度加强冲击影子银行,使其规模出现收缩。8月后,直接融资的增长推动社融增速重回10%以上。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15.67万亿元,同比多增1.83万亿元;表外融资规模缩减明显,委托贷款减少1.61万亿元,同比多减2.38万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901亿元,同比多减2.95万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6343亿元,同比多减1.17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加1.79万亿元;企业债券融资2.4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仅3606亿元,远小于债券融资规模。
2018年12月新增社融1.59万亿元,同比增速0.21%,当月社融规模存量为200.75万亿元,同比增加9.78%,较上月小幅下降0.1%,延续下降趋势。其中,12月本外币贷款合计增加8567.69亿元,同比多增2629.06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加362亿元,同比少增487亿元;12月新增表外融资规模为-1729.42亿元,同比多减5252.54亿元,表外融资规模持续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呈现持续收缩态势,新增委托贷款-2243.77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2845.26亿元;新增信托贷款为-508.69亿元,同比少增2753.86亿元,该值已连续12个月为负;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1023.04亿元,同比多增346.58亿元,在连续7个月负增长后首次转正;当月新增企业直接融资3490.81亿元,新增企业债融资3703.05亿元,同比多增3359.94亿元;新增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30.87亿元,同比少增661.09亿元。12月市场利率的下降为企业债券融资提供良好条件,融资规模明显上升。表外融资规模明显下降,除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正向增长外,信托及委托贷款均持续下降,对当月社融规模存量增速造成压力。2019年,在央行持续降准,地方专项债规模扩大、提前发行以及监管部门的助力下,融资环境将得到逐步改善,社融增速有望回归正常水平(见图1)。
二、M1增速维持低位运行
12月,广义货币M2环比上升0.75%,同比增速8.1%,较前一月回升0.1%,与2017年同期持平。M1环比上升1.51%,同比增速1.5%,与前一月持平,同比未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信贷投放规模加大,二是直接融资环境改善,但同比增速较2017年同期低10.3%,仍处于历史低位。在2018年去杠杆和强监管的作用下,M1 增速显著回落并持续位于M2下方,由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预计M1增速将延续下跌趋势(见图2)。
三、短贷票据推动信贷规模
12月新增贷款1.08万亿元,主要依靠居民短贷和企业票据融资的增量支撑,同比多增4956亿元,环比少增1700亿元。新增票据融资增量明显,为3395亿元,同比多增1992亿元;新增企业贷款4733亿元,企业短期贷款减少790亿元,同比少减194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1976亿元,同比少增83亿元,企业贷款增长乏力;新增居民信贷4504亿元,同比多增1210亿元,新增居民短期贷款1524亿元,同比多增1343亿元,宽松的商业银行消费贷环境促进短期贷款增加,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3079亿元,同比少增33亿元,与低迷的楼市成交量密切相关。
12月新增存款总量916亿元,同比多增8845亿元,环比少增8591亿元。当月存款新增额同比大幅增长得益于财政投放规模收缩,且企业存款规模有所改善。企业存款新增14244亿元,同比多增951亿元,小幅增长,环比多增约7000亿元;居民户存款新增11541亿元,同环比大幅增长近4000亿元;财政存款减少近10000亿元,同比多增1958亿元,环比少增3729亿元。年末银行拉存款力度加大,导致企业及居民存款出现季节性增长,个人所得税改革也对居民存款起到了推高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