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济莱“合体” 竞逐“强省会”

发布时间:2019-01-18 04:00:14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本以为‘莱’日方长,没想到后会‘芜’期”一语,犹如旋风般席卷“朋友圈”。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以原莱芜市莱城区的行政区域为莱芜区的行政区域;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

  莱芜并入济南后,“人”字地形图勾勒而出,济南市辖10区2县,面积10244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人口870万,其城市规模,一跃向前,赶超烟台,比肩青岛。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1月9日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强调,要围绕“融”深化改革,加强济南和莱芜规划融合、产业融合、基础设施融合、社会事业融合,推动两市发展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大省份小省会”的历史正在改写中。

  “莱”归济南

  济莱“合体”,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筹划多时。

  早在2013年8月,山东省政府印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提出建设“济莱协作区”。该规划提出,立足于拓展省会城市战略发展空间,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推动莱芜优化结构壮大实力,启动建设济南莱芜协作区,从交通、通信、户籍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五个方面实现同城化发展。

  随后,莱芜并入济南的消息时不时就会翻炒一番。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对济南的要求是,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省会城市,构建京沪之间创新创业新高地和总部经济新高地,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并明确提出推动莱芜加快融入省会城市发展。

  而今,“合体”的靴子终于落地。

  事实上,受地理位置限制,济南近年来一直在扩张。2016年12月,撤销章丘市,设立济南市章丘区。2018年6月,撤销济阳县,设立济南市济阳区。而后,济南城市的发展框架正在拉开,“东拓”“西进”成效显著,“南控”取得重大进展,“携河北跨”迈出实质性步伐。

  对于这次“亲上加亲”,山东省政府秘书长申长友日前表示,“济南和莱芜地缘相近、人脉相亲、文化相连,这次区划调整是济南、莱芜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机遇。”

  在申长友看来,推动区划调整,就是要发挥济南、莱芜的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竞争力整体提升。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强调,紧跟新发展理念指挥棒,既做“加法”,更做“乘法”,切实做好济莱一体、优势互补、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最大限度释放区划调整的改革红利,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一家人一家亲。”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强调,莱芜区和钢城区要明晰自己是省会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一部分,要做好“转”“融”的文章,有效衔接,主动对接,积极承接。

  比如,济南、莱芜两地在钢铁产业、旅游资源、教育科创等方面都有着广阔整合空间,要统筹发展规划,真正实现基础设施、要素市场、生态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一体化,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区划调整后,我们将加强济南全市域的统筹规划,加快智造济南、康养济南、文旅济南和全域济南四个一体打造,做大做强省会经济。”济南市发改委副主任谢?表示。

  龙头扬起

  一直以来,与武汉、合肥、成都等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济南规模偏小、人口偏少、实力偏弱。2017年,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首位度排位中垫底。

  2018年年底,巡视组抵达山东,对济南作出如下评价:“城市首位度不够”“省会作用不够”“引领带动作用不够”。

  与省内城市相比,济南不仅逊色于“世界青岛”,而且经济总量也落后于烟台,长期位居全省第三位。

  数据显示,2017年,济南GDP为7201.96亿元,莱芜GDP为896.02亿元,“合体”后,济南和莱芜经济总量加起来已达8097.98亿元,一夜之间赶超烟台,直逼青岛,真正成为山东省“双核心”的重要一极,不再尴尬。

  百万莱芜人成为济南人之后,济南市2018年年初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迈入特大城市行列”的目标或将提前实现。

  对夹在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之间的济南而言,未来的发展就是要打造“强省会城市”,集聚和辐射带动省会外围乃至全省发展。吸纳莱芜,如虎添翼,济南打通了东南部发展的广袤空间,由现在的一腿独行,变成了两条腿走路。

  “我们要的是未来的1+1倍增效应。”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福一认为,通过区划调整,使济南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统筹配置要素资源,加快培育新动能,更好地服务全省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正是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济南、青岛与烟台一起,成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三个“核心”。

  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来看,青岛被要求“提升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际海洋名城”。济南则被要求“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等。

  济莱“合体”后,靠近鲁中地区的淄博、泰安、济宁、临沂等地或将会被济南的发展潜力所吸引,以青岛为龙头,烟台、威海为两翼的半岛鲁东蓝色经济区将渐落实处,与以济南为核心的鲁中经济区形成明显互补。

  申长友表示,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更好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接、服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构建与京津冀地区多元互补、协调联动、合作共赢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格局。

  重塑格局

  “济南好,大家好;济南强,山东强;济南隆起,全省受益”。

  向南是泰山余脉,向北是黄河,多年来济南一直伸展不开。继“携河北跨”后,如今再添莱芜作南翼,“举全省之力”成了济南“做大做强省会城市”最直接的选择。

  自章丘撤市设区以来,“强心”成效已有显现。2016年4月份,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总部从青岛搬迁至济南,烟台的恒丰银行、日照岚桥集团总部也要在这一两年迁往济南。

  在向“强省会”进击的路上,先有四川成都的一骑绝尘,再有湖北武汉的强势崛起,更有安徽合肥的全面赶超……济南已是后来者。

  近年来,已有诸多通过撤县设区、撤市设区等行政区划调整,来扩张发展空间的案例:2011年,安徽“巢湖撤市”,原地级市巢湖的居巢区、庐江县划归合肥;2014年,藁城市、鹿泉市和栾城县转为石家庄的市辖区;2016年,简阳市正是划归成都代管;2017年,西安代管西咸新区。增长极时代,“强省会”成为普遍的发展战略,且正不断强化。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已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大方向。

  凭借一剂“强省会”的多巴胺,成都、武汉、郑州、合肥等城市快速崛起,以超强的人口和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已然成长为全省乃至区域的龙头。

  目前,武汉、西安、郑州、长春、长沙等大城市的首位度达到30%?40%,资源过度集聚后,开始以辐射带动来反哺全省,规划导向上开始向都市圈方向演进。

  赶超中的南昌提出,“要打造大南昌都市圈,以南昌为核心,赣江新区为引擎,九江和抚州为支撑,一小时交通时空距离为半径,联动丰樟高、鄱余万等周边县市,打造融合一体发展的都市圈。”

  “吞并”的故事,在济南并没有划下句号。未来,其他省会仍有可能续写新篇。

  比如,南北长、东西窄的南京,在新一轮发展中也同样受到了区划面积的限制,自去年开始,已有“需适当通过扩大区域规模提升城市首位度”的消息传出。2019年,在南京市重点抓的十项工作中,“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位列第一。

  省与省的竞争,城市群与城市群的竞争,究其本质是各自核心城市、首位城市的竞争。“强省会”竞逐大潮中,新的城市格局正在重塑。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