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青岛西海岸新区:叠加优势催生蝶变效应

发布时间:2019-01-17 16:00:10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自2018年初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召开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勇担历史使命,发扬“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精神,积极承接国家战略并注重发挥其叠加优势,催生蝶变效应,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高质增长。“新区聚焦产业发展,聚力项目建设,实施大战略、谋划大格局、构建大交通,致力于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改革局局长赵英民表示,随着军民融合、海洋强国两大国家战略落地生根,新区突出国家战略引领,实施精准招商,强化功能区建设和要素支撑,正在描绘一幅军民幸福、干部自豪、令人向往的美丽蓝图。

  国家战略增创动能转换新引擎

  在赵英民看来,新区注重发挥国家级新区政策叠加优势,积极探索落实国家战略新举措,为动能转换增创了新的引擎。

  一方面,加快推进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依托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以服务保障战略母港为突破口,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政策制度、发展模式“三个创新”,探索形成平台融合、领域融合、区域融合“三融”发展模式和深海协同、远海保障、海上动员“三海”融合机制,初步创出了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围绕承接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任务,新区建设了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技术装备保障中心、军地人才培养中心、军队保障社会化服务中心、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心、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中心等“六大中心”,并成立军民融合理论研究院,设立“军民融合大讲堂”,整合20多家高校院所成立军地人才培养理事会,订制化承训部队官兵4600人次。新区还组建100亿元军民融合发展基金,采取“参军”贴息、科研平台补助等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集聚140多个军民融合项目,投资额超过1200亿元。“不止于此。我们依托中电科14所军民融合基地、蓝天航理飞行模拟训练中心等科研平台,拓展高端培训,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设施最先进的飞行模拟训练中心。”赵英民介绍。

  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不断积聚蓝色发展新动能。围绕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和国际海洋名城建设目标,打造海洋高端装备基地。新区成立了海洋经济工委统筹海洋经济发展,出台了海洋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海洋船舶、海洋设备制造、航运贸易等11个重点产业,提出海洋传统产业走向远海、海洋新兴产业走向深海、海洋服务业走向陆海统筹“三个走向”举措,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

  精准招商添注动能转换新动力

  “立足强化项目支撑,我们把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之源。”赵英民直言,精准招商、靶向施策,为动能转换添注了新动力。

  成立招商中心,开展立体型专业化精准招商。为提高招商引资力量,新区组建了22个区级领导牵头的精准招商团队,优化8个园区招商团队,深入开展“千企招商大走访”活动,累计走访企业1600余次,2018年1~11月份累计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46个,总投资3859亿元,累计注册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96个,总投资2688亿元。新区精准招商有一个绝招??强化“亩产效益论英雄”招商评价,积极引进“十强产业”领域和“四新”经济项目,同时探索“拿地即开工”等项目服务改革措施,深入开展联系服务企业活动,当好企业发展的“店小二”,打造最优发展环境。

  采用挂图作战方式,打响重点项目“三大战役”。新区制定了2018年项目引进、开工、投产“三大战役”挂图作战方案,绘制重点项目作战部署、作战进度和作战保障图,对所有项目定人、定责、定时限,抓住从立项审批到竣工验收的50项关键节点,实施清单管理、尾项销号。在此基础上,开展“进村居、进企业、进现场”问计解忧活动,助推项目落实落地。据统计,2018年1~11月份,新区列入市级新旧动能转换的177个项目中,新开工87个、竣工44个、签约落地42个,入库项目数、总投资额、开竣工数均位列全市第一。

  加快引进总部经济,构建产业新矩阵。新区立足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能级,出台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布局总部经济。在唐岛湾建设实体经济总部中心,推行“管家式”服务机制,每个总部项目明确一名工作专员,协调解决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题。“我们加快引进中石化管道公司、炼化公司和中海油建造事业总部,国际航运中心、阳光新天地两个项目基本完工,中铁十七局一公司等一批总部经济项目已入驻瑞源名嘉国际总部大厦。”赵英民说,新区“海洋活力区”对标国际先进CBD建设经验,规划建设450万平方米的总部经济中心,周边建设5000亩的中央公园,打造金融、科技、商务等高端产业集聚区;依托总投资500亿元的青岛世界博览城,办好东亚商品展览会等知名展会,精心筹办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等重大活动。

  功能区建设撑起动能转换新高地

  实践证明,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突出各功能区“特”字文章,有效发挥了功能区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创新引领作用。

  全面激活重点功能区发展活力。新区已经建立“新区管统筹、功能区重发展、镇街强治理”全新体制机制,着力强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经济合作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海洋高新区等十大功能区建设,明确各功能区规划面积、功能定位、重点产业和发展目标等,同步推进各功能区规划编制、基础配套和项目建设,突出重点和层次,实行功能区错位发展,把功能区打造成为新区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新高地。

  加快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在加快重点功能区产业升级方面,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家电电子、汽车、船舶海工等优势产业集群,目前已全面进入产出期,产值占新区规模工业产值的85%以上,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7家、重点配套和核心技术企业200余家。

  打响世界“电影之都”文化品牌。“文化”成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元素,发挥自然风光优美的“天然摄影棚”优势,大力发展影视文化新产业。依托灵山湾影视文化区,入驻影视企业达到200家、摄影棚总数达到40个,集聚影视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突破2000亿元。

  要素支撑提供动能转换新保障

  “激活各类要素并发挥其支撑保障作用,为新旧动能转换保驾护航,这是我们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亮点。”赵英民认为,要素支撑,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动能转换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新保障。

  强化人才保障支撑作用。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了首个国家级新区招才中心,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培育,着力打造最优人才生态,强化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拟定“人才新政20条”,出台“梧桐树”聚才计划、人才引进“一事一议”暂行办法等,在区级补贴、市级配套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院士的扶持,灵活引进行业特殊人才,进一步提高新区人才政策比较优势。开辟院士认定“绿色通道”,创新即时化业绩评估机制,确保扶持资金第一时间发放到位,将人才“扶上马、送一程”,推动项目“落地生根”。该区将院士关注的安家、科研、办公、教育等内容作为重点,建立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制度,制定服务保障政策和受理平台,为院士安居创业、工作生活提供“一条龙”跟踪服务。截至目前,新区人才总量达到53万人,其中院士50人、省级以上各类高端人才496人。

  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出台激励改革创新实施办法,连续4年举行改革创新奖评选,褒奖改革创新的单位和个人,营造尚实干、勇作为、敢担当的良好氛围,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干部支撑和组织保障。

  努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新区出台了“服务再便利”行动方案,打造“需求早知道、手续我来跑”新区政务服务样本。在全省率先实施“先照后证”“五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颁发了全省首份“电子营业执照”。在全国率先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项目审批由80个工作日降至28个工作日,提速65%。强化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获批全省首批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园区,建成全国县区级层面首个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新区的市场主体,从获批时的6万户已经增长到25万户,市场活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去年12月底,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黄岛区委)召开一届四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九个率先走在前列”的工作思路,即军民融合、社会治理率先走在全国前列,经略海洋、改革开放、乡村振兴、动能转换率先走在全省前列,民生保障、生态建设、从严治党率先走在全市前列。“先行先试、善作善成,在全国担当军民融合示范区、海洋强国新支点,在全省担当改革开放桥头堡,在全市担当经济社会发展龙头,这是新区的新目标。”赵英民表示,新目标既鼓舞人心又迫在眉睫,新区将进一步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发展改革部门今后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网)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