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公布的2018年金融数据显示,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数据显示,金融体系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截至2018年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8万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比上年高8.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22万亿元,增量是上年全年的2倍。
金融支持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也更广,信贷支持的小微户数增长约三成。截至2018年11月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171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87万户,增长29.2%。
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有所下降,2018年12月,新发放的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16%,比上年同期低0.39个百分点。
在人民币信贷大增的同时,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却明显回落。初步统计,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全年增量为19.26万亿元,比上年少3.14万亿元。
如何理解这“一多一少”?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2018年社融增速回落的原因,从金融方面看,主要体现为银行表外资金减少,这是结构性去杠杆的结果,也与金融体系风险偏好下降有关。从实体经济方面看,主要是平台相关行业和债务压力较大的国有企业有效融资需求不足。据介绍,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改善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保持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
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去年12月新增社融1.59万亿元,高于市场预期,呈现企稳趋势。结构上来看,积极因素主要体现在贷款高增(同比多增3500亿)和企业债券同比多增3360亿元,一方面体现稳定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等政策对市场信心产生促进作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逐步通畅;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债券融资利率回落,债市回暖,重新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展望2019年,国盛证券预计随着去杠杆更加注重力度和节奏,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表外融资有望企稳, 对应社融存量增速有望在一季度末或者二季度企稳。
数据还显示,去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11月末高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55.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与11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0.3个百分点。
广义货币的供应量实现平稳的增长,阮健弘表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人民银行适度增加中长期流动性的供应,2018年通过四次降准和增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等措施,提供了充裕的中长期流动性;二是有序引导金融体系的表外资金回表,在商业银行对股权及其他投资的数量有所萎缩的情况下,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至于M1增速的下滑,阮健弘认为,一方面是近些年第三方支付和货币市场基金的快速发展,使得全市场对M1的需求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当前,房地产融资趋缓和平台公司的财务纪律加强,导致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少增较多。阮健弘强调,M1增速回落是全社会流动性结构发生变化,不代表流动性总量变化。
(文章来源:上海青年报)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