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记者从山东省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8年以来,山东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上交税费等主要财务指标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山东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樊军介绍,2018年,省市县三级监管企业资产总额73921.16亿元,同比增长13.5%;营业收入23081.86亿元,同比增长13.5%;利润总额1566.34亿元,同比增长18.1%;净利润987.45亿元,同比增长3.7%:所有者权益22768.82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70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40%;资产总额达到29303亿元,同比增长18%,主要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
2018年,山东省国资系统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省属企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综合来看,主要得益于以下六个方面:
??加强工作调度,强化任务落实,推动《国企十条》任务落地。在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下,一批长期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行障碍已经破除,各省属企业按照《国企十条》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坚持“一企一策、一户一案、因企制宜、统筹推进”的原则,推动改革任务在省属企业各级层层落地。
??强化公司治理,推进改革试点,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省属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截至2018年底,全省地方国有企业中公司制企业户数占比已达85%。企业董事会建设更加规范,董事会职权进一步落实,职业经理人试点迈出实质性步伐。省属企业规范经理层契约化管理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已经印发,薪酬政策已经制定,三户企业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进一步完善省属企业外部董事和职业经理人人才库,建立了省属企业企业家后备人才库,一批优秀年轻人才入库备选。
??聚焦关键环节,激发内生活力,市场经营机制不断健全。省政府依法取消职工身份转换补偿金制度,国企改制职工安置政策进一步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扎实推进,58户省属各级企业完成混改试点任务,首批10户员工持股试点企业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资本证券化稳步实施,去年以来,齐鲁高速、山东黄金、兖煤澳洲成功在香港上市,截至去年底全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达到57户。省属企业近三年来累计调整产权层级、压减法人单位938户,管理层级在四级以内的企业占比已达70%以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决定性进展。截至去年底,全省国有企业基本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的户数达到423.4万户,占任务总量的99.9%,国有企业所办901个市政设施、162个社区管理机构已全部移交地方,工作进度走到全国前列。
??培育优势产业,提升发展质量,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加快。省属钢铁、煤炭企业按期完成去产能任务,近三年共退出煤炭产能1132万吨,钢铁产能150万吨。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321户省属“僵尸”企业基本完成处置。出台了支持省属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六条措施,2018年省属企业研发投入达133亿元,同比增长14%。推动国有资本向“十强”产业和基础设施集聚,组建了省文旅集团、颐养健康集团,机场、汽车等领域国有资本重组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截至2018年底,省属企业“十强”产业领域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占比分别达到34.18% 、27.43%和47.04%。建立了省属企业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库,筛选确定了231个重点项目,部分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成功举办2018?央企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协调推进山东企业与央企累计签约合作项目797个、协议总投资25475亿元,目前已落地685个。省属企业与阿里巴巴、正威国际、德国西门子、慕尼黑再保险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取得重要进展,与中科院的合作逐步深化。“双招双引”扎实推进;组建了鲁京、鲁沪、鲁深、鲁港四个“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中心”,引进了奇芯光电等一批“四新”产业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培植新动能的效果日趋显现。
??完善管理体制,增强服务能力,国资监管职能持续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不断增强。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逐步深化。13户省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调整总部机构设置、改进管控模式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全省17市全部设立了独立的国资监管机构,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全面完成,共划转企业800户,资产总额9709亿元。省国资委对成立以来制定出台的188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出台了以管资本为主进一步推进职能转变实施方案,对权力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建立了省属企业阳光采购服务平台,截至去年底,各企业已通过平台发布采购项目456个,完成213个,涉及金额121.6亿元,采购成交额比计划额平均降幅达7.82%。“国资云”平台建成运行,监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了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对部分重大国有资产损失事项开展了稽查。
??提高政治站位,坚守责任担当,国企党建工作从严从实。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进一步深化,省属企业现任党组织班子成员中80%以上在董事会、经理层交叉任职,党委书记与董事长实现“一肩挑”,“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进一步完善。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网)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