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皮海洲:从源头抑制商誉风险的产生 增加董监高的责任

发布时间:2019-01-09 14:53:44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要从源头抑制商誉风险的产生,就必须增加上市公司并购环节中董监高的责任,对于上市公司高溢价收购,董监高必须拿出相应的股权或利益作为担保。”

  告别2018年,迎来2019年。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也意味着一年一度的年报进入紧张的编制阶段。而这个时节,通常又是上市公司潜在风险爆发的时候。比如,商誉减值风险,这是投资者不能不防的。2018年12月24日晚,银禧科技曝出商誉减值大雷,2018年预亏4亿元至7亿元,而商誉减值金额达4.9亿元。受此影响,2018年12月25日,该股一字跌停,次日再跌5.34%。商誉减值地雷带给股价的冲击显而易见。

  商誉是最近几年受到市场重视的一个词汇。实际上它是与“风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是“利益输送”的代名词。它是上市公司财报当中最让人说不清的部分。商誉一般产生在上市公司并购时,收购方支付的收购价与被收购企业的净资产差额即为商誉。由此不难看出,商誉就是企业收购时的溢价部分。由于上市公司收购基本上都是高溢价,因此带来了上市公司商誉的大幅度增加。而这种高溢价的背后,有多少是合理的,又有多少是利益输送,那就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了。

  商誉成了上市公司巨大的风险所在。尤其是当收购资产的业绩不能达标时,商誉就面临着减值的风险。根据2018年上市公司三季报,商誉规模已创下历史新高,达1.45万亿元,并且整个A股公司中共有2070家公司存在商誉,其中558家公司的商誉对资产占比超过10%,149家公司的商誉对资产占比超30%,64家公司商誉占资产比重超40%,21家公司的商誉占比超50%,5家公司的商誉占比超60%。商誉占资产的比例越高,意味着商誉减值的压力就越大,公司承担的风险就越大。

  实际上,商誉减值的问题已经受到监管层的高度重视。2018年11月16日,证监会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