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车市下行引发蝴蝶效应 自主品牌迎发展机遇期

发布时间:2018-12-03 09:43:15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承受着巨大的下行压力,“金九银十”销量依旧在下滑,国内各大车企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剩下的这一个月的时间,向上冲锋的难度颇大。

  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汽车累计销售2049.06万辆,比同期累计增长1.49%,增速处在近年较低状态,行业整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全球车市同样在惨淡中度过。放眼大洋彼岸,美国汽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 5.5% ,终结“七连增”。欧洲车市则因排放新规一夜入冬,今年9月汽车销量同比下滑23%,四季度销量暂无曙光。

  一时间,全球汽车市场风声鹤唳,猝不及防的步入了“寒冬”。

  车企真的很焦虑

  当前车市虽冷,但是最近车企的动静却很大。

  通用宣布关闭美国本土的几家工厂并将大裁员,而大众位于沃尔夫斯堡的工厂也因产能瓶颈而短暂关闭。车市遇冷,汽车行业正面临着紧迫的市场形势,舆论更是让这种紧迫感与焦虑感漫延到全行业。

  这种焦虑尤其体现在各大企业的高层上,继马斯克卸任特斯拉董事会主席后,日产CEO戈恩又因经济问题被捕。

  汽车圈这是怎么了?难道真应了网上流传的那句:“经济不行,就搞人事”?

  然而,有“搞下去”的自然也有“搞上来”的。总之,在过去这段时间里,汽车圈的确发生了很多怪事儿。

  各大车企的人事变动频发,其中不乏有企业内部人事调整,新势力继续挖人,有一些高管进行升迁,也有一些选择低调转身的等等。

  尽管人员流动对于企业来说极为正常,但是全行业出现大规模的企业高层人员“变动”,这就不太正常了。尤其是多位车企大佬被捕,这在以前还是很少出现的。

  人事调整“常态”背后也暗藏着“反常”。业内人士表示,2018年汽车行业高管人事频发变动,与市场大环境有关。

  今年汽车销量有所下降,对于大多数车企来说,销量和利润的大幅下滑已是既定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车企把希望寄托于调整领导班子上,似乎也未尝不可。

  今年11月,奇瑞汽车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就振臂一呼,呼唤曾经就职于奇瑞的人才回归。据了解,已有不少老奇瑞人回归,人才的回流,也初现成效,单从销售业绩来看,奇瑞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且还持续保持增长的势头。

  变革中寻求突破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汽车行业正在发生巨大转变。如何准确地找到“出口”,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方式,也存在不同的路径。

  然而从行业来看,汽车全产业链的发展正呈现出统一的发展趋势,从壁垒高筑走向开放共享。

  就汽车电动化领域来说,除了大家熟知的长安比亚迪、江淮蔚来等国内车企合作外,国际上的车企联盟也日渐增多。

  比如以丰田为主导的电动汽车技术联盟成员目前已增至7个;而大众与福特自今年6月签署用车项目备忘录后,已经在就进一步合作进行接触和洽谈;吉利和戴姆勒双方将在华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福特与众泰汽车也签署合资协议,进军网约车市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以及排放法规的步步紧逼,仅凭一己之力很难打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所以从目前来看,车企间的联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成为主流。

  煽动翅膀的蝴蝶

  那么,什么理论最能解释这些日子汽车圈的持续变动?

  2008年到2017年,中国车市一直保持增长,今年形成了1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汽车市场承受着巨大的下行压力。业内人士表示零增长的局面也许会持续一到两年的时间,疲软的市场走势如同一只又一只挥动着翅膀的蝴蝶,加速了汽车市场的变化。

  在汽车市场,蝴蝶效应所产生的混沌理论随之出现。各大车企高层频繁发生变动,或晋升或调遣或身陷风波;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少有的联盟现象,却在当下如雨后春笋般频频冒出;在合作联盟被认为是实现企业向上突破必然的发展趋势时,全球最大的汽车联盟却正面临着解体的危机。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全球汽车市场都出现各种失序的现象。车市寒冬下,原本稳定的系统逐一被打破、从均衡转变为不均衡。

  事实上,2018年车市所呈现的“寒冬”现象也没有那么可怕。这被业内视为理性的调整,车市“寒冬”只是暂时的,所以大家不必对车市下滑太过悲观。

  自主品牌的生机

  在大势趋弱的情况下,车企间竞争愈发激烈。人才将会是车企能否在残酷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关键因素,在通用等车企大裁员的背景下,估计会有越来越来多的人才回流。而上一次回流则是通用、福特破产的时候,大量人才加盟了国内自主车企。

  李书福曾提到过,未来中国的车市或将不再是百花齐放的状态,而是仅由几家大型车企把控全局。在产业变革的洪流中,各大车企和汽车圈的大佬,纷纷做出选择,一波又一波的人才在不断进行整合。

  自主品牌越来越追求国际化,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全球范围内人才流动的背景下,自主品牌再次迎来发展良机。

  尽管中国汽车市场目前仍处于负增长的时期,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经过短暂的市场调整后,未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当务之急是要借此机会引进人才,为下一次跳跃式的发展储蓄力量。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在此之前,我们只需耐心等待。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新闻网)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