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被中央巡视组点名引领作用不够 济南青岛如何整改?

发布时间:2018-11-02 15:32:29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在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中,被中央巡视组点名引领带动作用不够的两个副省级城市济南和青岛,其巡视整改进展情况日前公布在了中纪委网站上。

  济南青岛带动引领不够

  中纪委网站近日公布的《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显示,对副省级城市的功能作用发挥不够问题,山东省委将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整改。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召开省委书记专题会议,研究提高济南省会城市首位度、加快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相关事宜。聚焦推动济南、青岛高质量发展,梳理政策需求,安排15个省直部门单位及时对接。指导济南市加强与央企对接,积极引进一批大型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围绕解决青岛发展的“卡脖子”问题,细化支持政策。

  其次是提高济南省会城市首位度。督促济南市出台《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总体规划》《关于建立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体系的工作方案》,制定“10+4”推进体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起势。立足打造“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定位,积极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

  三是积极发挥青岛“排头兵”作用。指导青岛市出台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等文件,围绕“956”产业体系成立20个产业工作专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支持青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

  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尤其是济南、青岛两大副省级城市引领作用不够是近年来山东经济转型升级存在的一大问题。从城市结构来看,山东以中小城市为主,城镇化率较低,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不明显。

  暨南大学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中心大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对一个省域来说,中心城市不做大做强的话,外来的高端要素就难以汇集和发展,这样也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以中小城市为主的城市发展格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山东人口的机械增长。数据显示,扣除掉死亡人口之外,去年山东自然增长约101.2万人,而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仅增长约59.2万人,也就说去年山东流出人口超过了40万。这与同为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大省广东、浙江截然不同。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的2016年各城市城区人口数据显示,尽管身为第三经济大省,但目前山东尚无一个城市进入到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行列(目前全国已有12个城市城区人口超过500万),山东第一大城市青岛的城区人口仅位居全国第14位,省会济南的城区人口位居第22位。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山东处于北部京津冀城市群和南部长三角城市群的中间,西部则面临郑州、武汉、西安等国家中心城市的强势崛起,对人才、资金、技术的争夺已经趋于白热化,都可能对山东和苏北地区产生“虹吸”。而反观山东省内,济南、青岛对人口吸引的力度相较周边省会城市明显偏弱。

  作为第三经济大省的省会,济南GDP总量占山东省的比例仅为9.9%,是全国首位度最低的省会城市。

  济南市市长孙述涛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落伍不要紧,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落伍了,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落伍了,知道自己为什么落伍了,知耻而后勇。”

  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在《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所附的《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提出,济南市要担当省会使命,发挥省会优势,加快建设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基地,打造环渤海大湾区重要增长极,把济南这个山东经济龙头扬起来,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当好新时代全省“走在前列”的排头兵。

  济南市提出,到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位居前列,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确立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基本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泉城;到2035年,城市发展充满活力,综合实力跃至全国上游,力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在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方面,济南制定了《区域性经济中心建设重点任务推进落实办法》《济南市“投资突破年”(2018)活动方案》《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方面,编制了《济南市现代金融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

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