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备受瞩目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出炉,国家税务总局刚刚上线的“个人所得税”App迅速被推上热门。自1月1日起,纳税人可通过该App申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不过,一系列隐藏的个人信息被盗用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1月4日,有网友在社交网络上反馈,在国家税务局推出“个人所得税”App内填写个人信息后,意外发现自己的任职受雇信息里,除了本职工作,还多了一家完全不认识的上海某食品公司。后经查询发现,自2015年开始,该网友就被挂在其他公司名下,从2017年开始每个月在上述那家食品公司都有0纳税的记录。
这并非App信息错误,而是确实存在个别公司盗用他人信息进行虚假申报的情况。如果一家公司为一位根本不存在的员工虚报一份工资,那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就可以多抵扣一份,达到其偷税漏税的目的。
随着个税App上线,更多纳税人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到自己的纳税信息,自然让个别企业虚假申报的行为曝光。随后,几十位网友回应称,在使用“个人所得税”App后发现,自己的名字被挂靠在陌生公司名下。税务部门提醒用户,如遇相同情况,可以通过App发起申诉。
有网友调侃,可以去找这些虚假申报的公司索要一份最低工资。不过实际情况可能正好相反,被这些不法公司利用信息进行报税后,个人身份信息被盗取进行个税虚假申报,可能导致申报或缴税义务的增加。有网友在评论区表示,曾因此被要求补缴税。
被不法企业盗用信息进行虚假申报后,很有可能导致该自然人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的各项应纳税所得合计数额达到12万元以上,被认定为有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年所得12万元纳税申报的义务,并被要求承担未履行申报义务的法律后果。
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个税虚假申报甚至很有可能严重影响其生计,导致其无法领取到低保金,无法办理公租房、廉租房申请。据《广州日报》报道,2018年初,一位低保户在领取低保金时被告知,她有个税申报,在别处有所得,低保资格被取消。经税务部门调查发现,这位低保户的个人信息被盗用,进行虚假申报个税。
(文章来源:AI财经社)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