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AI机器人多维度介入银行业务引争议 律师称数据源是否合规是定性关键

发布时间:2018-12-18 09:36:29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很难想象,从你成为一名银行潜在客户或者办理第一张银行卡的那一刻,你和你的智能手机已经被人机交互式机器人锁定,直至机器人完成对你的评估。

  “我们的人工智能服务可以全流程、全维度定制,从前端的需求初筛(例如贷款、办卡需求排查),到中期的需求(例如贷后管理),再到后端的催收等环节,均可以介入。”一家大型智能电话公司北京区域的销售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合作的银行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不同银行的诉求也有所不同”。

  不过,对于很多金融服务用户而言,经常“被拨打”的体验似乎并不是那么美好。此外,对于每月每条线路能拨打约25000通电话的机器人而言,其对接的庞大数据来源究竟来自哪里、是否合法合规有授权,这都是待解之谜。

  接通率约30%

  设号码池应对被标注

  日前,《证券日报》记者接到贷款服务推销电话。在年末冲刺业绩的关键时刻,类似的电话自然有很多,只不过,这一次与记者交流的是AI、或者说是机器。

  《证券日报》记者亲测发现,机器营销员声音甜美、语速流畅,对于提出的多个问题,均能够给与比较靠谱的回应;在介绍贷款要求之余,还能根据记者回答,调整问题了解基本情况。以至于《证券日报》记者身旁通过免提旁听了全程交流的朋友并未发现来电者是机器人。具体而言,该智能电话机器人能够自荐其公司“是专业的银行指定贷款机构,额度高、利率低、放款快”,可以告知银行贷款最核心的审批要素(有关房产、车辆、社保、工资流水等等)。

  该智能电话甚至对于《证券日报》记者的一些“刁难”也应对得当:当记者多次直接询问“你是机器人吧”时,其能够回应称“我是公司的前端客服啊”、“稍后我们的高级客户经理会给您致电”。

  另一个推销贷款的智能电话在记者故意打断其介绍时,能够比较及时的“刹车”,转而又耐心的倾听记者提问。甚至于对于记者的拒绝,该机器人还热心的进行劝解。

  而《证券日报》记者近日暗访的一家智能电话公司则设置机器人,以某保险公司客户二次贷款需求的“话术”与记者进行交流。同样,在简单的沟通中,机器人并无明显破绽,甚至在记者询问“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时,“善解人意”的回应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