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老干妈“变味”:改用河南辣椒 专家怒怼“被骗”

发布时间:2018-11-21 09:43:36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河南辣椒和贵州辣椒差别大吗?这或许关系到“老干妈”是不是个“骗子”。

  近日,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在接受采访时称,“我有多少钱我就做多少事,不要贷款、不要参股、不融资、不上市,这样子才好。”

  自今年8月以来,关于老干妈上不上市的问题再度引发市场热议。在此之前,深交所副总经理王红一行曾赴老干妈进行调研。王红表示,欢迎贵州企业去深交所上市、发债,此举引发市场关注。

  部分市场人士猜测,“坚决不上市”的老干妈是否像当年的顺丰一样,态度有所松动?如今,陶华碧在公开场合作出上述回应。短期来看,这家辣椒酱巨头不会有IPO融资打算。

  官网资料显示,老干妈成立于1996年。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分布在贵州省内的三个生产厂区,总面积750亩,员工近5000人。据央广网报道,在2017贵州民营企业100强名单中,老干妈排名第五,2017年实现营收45.49亿元。

  在辣椒酱行业,老干妈保持了极高的市场占有率。据河南仲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此前提交的招股书显示,2016年老干妈在国内辣椒酱行业的市占率高达73.2%,其次是老干爹(12.2%)、花桥(9.8%)及辣妹子(4.9%)。

  舆论普遍认为,老干妈不上市主要因为公司现金流充裕,不需要融资。同时,创始人陶华碧对资本市场亦有独特见解。在她看来,“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所以一有政府人员跟我谈上市,我跟他说:谈都不要谈!免谈!你问我要钱,我没得,要命一条。”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时间财经,陶华碧之所以有上述想法,主要因为“她对金融知识不懂”,前几年又经历了股灾。她觉得,第一老干妈不需要上市;第二,买了股票的人都亏本了。她觉得这就是骗钱,也不想骗别人的钱。

  朱丹蓬还称,接班人问题并非老干妈目前最大风险,这个已经比较明朗化了。辣椒是这家公司的最大问题。老干妈原来用的是贵州辣椒,现在改用河南辣椒。从品牌角度讲,老干妈有原产地域这样一个特性,它应该坚持贵州原料、贵州风味。用外地辣椒替换本地辣椒,口味上肯定有变化。

  时间财经就上述辣椒问题致电老干妈,负责媒体接待的刘主任称,外界所传老干妈使用河南辣椒属于“不实言论”。至于在辣椒酱制作过程中,究竟能不能用外地辣椒,刘主任称“属于公司机密,不方便透露”。

  味道不一样了?

  老干妈是否使用河南辣椒代替贵州辣椒?

  2015年2月,《商界》杂志曾报道称,“在记者深入采访期间,听到的最多一句话就是:老干妈现在不用贵州辣椒,用的全是河南辣椒,原因只有一个,价格。”

  该文引用一位经销商的说法称,“贵州辣椒在全国辣椒中都是最好的,价格基本维持在12~13元/斤,河南辣椒价格是7元/斤。老干妈一年要用1.3万吨辣椒,所以他们知名度起来之后,就开始慢慢减少贵州辣椒,不断增加外地辣椒的用量,直到2011年彻底不用。消费者一般吃不出来,只有做辣椒的人才知道。”

  据贵州广播电视台拍摄的一段名为“发现身边的贵州制造:原来你是这样的老干妈”短视频显示,采访人员进入贵阳龙洞堡老干妈厂区后发现,在她面前有三种辣椒,分别是来自遵义的“遵椒一号”、“河南三樱椒”及“新疆大板椒”,每年老干妈消耗的辣椒超过4万吨。

  此外,据河南《漯河日报》一篇名为“漯河这个镇被称为中国辣椒第一镇!老干妈用的也是咱漯河的辣椒”的文章,该文引用一位经纪人的说法称,“老干妈辣椒酱,非常有名,每年他们都要来王岗镇挑货”,王岗镇如今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辣椒交易集散地。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有好几个朋友跟我说过,老干妈现在味道吃起来跟以前不一样,味道不正了。”关键问题在于,“老干妈替换辣椒是因为什么?”朱丹蓬说。

  前车之鉴

  调味酱历来是餐桌和厨房中不可或缺的佳品。国内调味酱品类丰富,不同区域又有不同特色。北方口味偏浓香,甜面酱、花生酱等比较常见;贵州偏辣,出产豆豉辣椒酱、油辣椒酱等;广式则比较清淡,常见的有黄豆酱、海鲜酱等。

  在整个调味酱市场中,辣椒酱香辣可口,相较而言更符合国内消费者饮食习惯,市场份额也更高。

  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口流动的加剧,区域性口味的融合成为大趋势。在此过程中,老干妈推出的“浓香、微辣、适咸”口味逐渐征服大部分消费者,从小作坊一跃成为辣椒酱市场龙头企业。

  成立之初,老干妈不乏竞争对手,比如“永丰辣酱”“老干爹”“阿香婆”等,其中又以“丰辣酱”最为知名。

  作为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