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借养老、惠农之名行骗 理财骗局瞄准老年人和农村

发布时间:2018-11-14 09:17:22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入驻养老院缴纳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会员费,每年就能够享有9%至12%的利息回报,“养老理财两不误”,这样的营销手段你信吗?或许你有自信可以判断,但如果宣传的对象精准地面向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呢?

  我之养老本,彼之敛财金

  2017年,上海康乐福养老院以1年至5年不等的“会员制”“终身制”等方式,向入住老人收取费用,累计高达4600余万元。在调研过程中,普陀区民政局发现并查实了这一违规收费行为,并责令上海康乐福养老院立即清退相关款项。

  让监管部门没有想到的是,不到1个月,上海康乐福养老院的出资方上海凯晨实业公司,又通过推销所谓的“预购康乐福养老院综合养老服务及预订养老床位”,由凯晨出面签署所谓的“预定养老服务”合同,收取“会员费”性质的高额费用,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其典型套路,是由上海凯晨出面,以“预定养老服务”合同的名义,向“投资者”承诺年回报率达到9%~12%,短期内收取资金高达2819万元,其中最高单笔70万元,涉及公众239人。

  更为夸张的是,上海凯晨实业公司收取的239笔资金无一开具发票,仅给所谓的“投资者”或“预购人”“预订人”一张不提及任何收费名目的收据。甚至有巨额资金直接打入上海凯晨实业公司法人代表夏玉秋的私人账户。

  幸运的是,因为发现较早,这些资金中绝大多数被退回。

  当前,养老产业已经成为非法集资的高发领域,集中在以提供养老服务等名义吸收资金。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养老服务领域存在较大的非法集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为提供“养老服务”、销售“相关产品”、投资“养老公寓”三种类型。具体表现是:一是打着养老的幌子向老年人兜售会员费、保证金;二是以销售产品为名、以消费返利形式吸纳资金;三是以投资养老公寓、养老地产为幌子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等承诺给予高额回报,非法吸收资金。

  借教育、惠农之名行骗

  不仅针对老人,许多人还记得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电工架副眼镜,就能摇身一变成为课外辅导班的数学老师,请几个托儿来演戏,造成排队报名的火热场面,差点骗了反贪局局长3000元的学费。

  艺术加工往往来源于生活。

  2016年5月,全国连锁教育培训机构聚智堂董事长携款潜逃的消息曝出,随后席卷整个网络,全国各地聚智堂培训陆续关门。据一些家长透露,聚智堂最主要的收费模式来自“感恩套餐”,家长可以先把钱存在聚智堂,从万元起步,到几十万元不等,交费多的话可以直接免费上课。参加“免费学”的学生和家长,可以按照缴纳的金额赠送不同价值的课程,一年后返还本金,比如家长缴纳10万元则可获得1.8万元的课程。据相关数据显示,聚智堂案件共涉及全国17个城市,上百个教学点,涉案金额高达20多亿元。

  还有一些网贷平台将对象瞄准农村。相比大城市,许多农村非法集资的隐蔽性更强,往往打着扶贫、农村金融等卖点。

  2017年2月,“惠卡贷”P2P网络借贷平台涉嫌非法集资被公安机关调查,这一P2P平台以高额回报为噱头,发布“脱贫宝”“农村宝”等针对农民的网贷理财产品,承诺年化收益率为8.8%~14.6%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案金额约3亿多元,涉及投资人3万多名。

  “农村宝”宣传的卖点是“基于农村优质项目的互联网投资理财平台,年化收益率为14.6%,投资1万元每天可收益4元,无锁定期,随存随取,提现免费,支付提现2小时到账”。然而如此吸引人的高收益背后,并无真实的农村特色项目。

  为了迷惑老百姓,不法理财平台扯着农村金融的虎皮来骗取信任。“脱贫宝”打着扶贫幌子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