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周,国际油价连跌不止。截至11月9日收盘,美国原油连续10天下跌,是1984年以来最长的连续跌势,布伦特原油期货跌破每桶70美元,WTI原油期货跌破每桶60美元。市场普遍认为,本轮的下跌是原油供应过剩忧虑持续升温导致的。然而就在不久之前,分析师们还在担心美国制裁伊朗将导致全球石油供应紧缺。如今,情况却已大不相同。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国(OPEC+)原油产量增加以及美国对进口伊朗原油的主要客户进行豁免,市场对美国制裁伊朗导致原油紧缺的担心已荡然无存。本月11日,OPEC表示,随着全球不断增长的原油产量超过不稳定的需求,2019年石油市场似乎将陷入供过于求的局面。对此,OPEC监管委员会表示,OPEC+可能不得不启动新一轮减产,以保持原油市场的平衡。
美国对伊朗制裁力度不及预期
10月初以来,由于市场对美国制裁伊朗将导致全球部分地区出现原油短缺的担心,国际油价反弹至2014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然而,于本月生效的制裁并未如市场预期的严苛,特朗普政府允许了8个国家和地区在未来180天内继续进口部分伊朗石油,这缓解了市场对原油供应短缺的担忧。
与此同时,在美国的屡次施压下,为了弥补制裁伊朗而留下的原油供应缺口,OPEC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转变了联合减产策略。沙特日均产量逼近历史最高纪录,俄罗斯产量攀升至后苏联时代以来的高水平,一度触及每天1150万桶,平均比5月份日均增加45万桶。不仅如此,美国页岩油的产量也在持续攀升。得益于得克萨斯州西部二叠纪盆地(Permian Basin)页岩油产油量大幅增长,美国的页岩油产量目前已经高达每天760万桶。美国能源情报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预计,因页岩油产量激增,美国原油产量今年将创下史上最大增幅,并将于明年突破每天1200万桶的大关。由于石油供应的不断增长以及原油需求缺口的收缩,国际油价承压下跌。
“市场并不紧缩。”摩根大通EMEA油气研究主管马立克(Christian Malek)近日对CNBC表示,“现实情况是,我们仍处在一个生产过剩、供给过剩的世界。” 普莱斯期货集团(Price Futures Group)分析师弗莱恩(Phil Flynn)也表示,关于制裁和豁免,目前尚有很多疑问,市场质疑制裁是否会像之前预想的那样影响市场。利浦石油公司(Lipow Oil Associates)总裁则认为,因美国给予8个伊朗石油进口国和地区临时性豁免实际上增加了供应,OPEC+减产将成为油价止跌的最后“救命稻草”。
沙特率先重启减产计划
在国际油价走跌之际,OPEC+于11月11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召开会议,讨论2019年的原油前景。OPEC秘书长巴德里(Abdalla Salem el-Badri)会后表示,10月份减产执行率已降至104%,2019年原油供应增速将提高,或需要新策略来平衡市场。
沙特能源部长法利赫(Khalid al Falih) 在1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对沙特石油的需求在“逐步减少”,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在12月的石油日均供应量将比11月减少50万桶。法利赫还表示,沙特希望在下月举行的维也纳会议上达成共识以便决定行动。
法利赫认为,因为美国方面的豁免,原油市场供应充足,市场从过度反应的一端转向另一端。法利赫认为,上月油价升至4年的高点是市场对于原油供给量变化的反应过度。过去5周,油价出现超过20%的回落,则是投资者的再次反应过度。法利赫称,沙特将努力平衡原油市场,但不会保证油价在某个特定价格区间,油价和库存将会出现波动,他认为市场过于关注美国。他确信世界石油需要负责任的产油国,必须维持市场供应充足,只有在确信有必要的情况下才会减产。
尽管在周日召开的OPEC+会议上并没有作出减产决定,但作为OPEC最大的产油国和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国的沙特似乎已经准备好重启减产计划了。而OPEC+中的另一重要成员俄罗斯目前对减产仍持开放态度。据彭博社报道,俄罗斯方面认为现在还很难说石油市场是否存在供过于求。该国能源部长诺瓦克(Alexander Novak)称,还需要等上一段时间,看看市场如何发展,而目前俄罗斯石油日均产量仅比10月份的水平低约1万至2万桶,客户对俄罗斯石油的需求量“相当稳定”。不过,诺瓦克也表示,如果OPEC达成减产共识,那么俄罗斯会对此持开放态度,并尊重OPEC的决定。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