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市值暴增60亿!净利润增速反超安踏 昔日霸主“中国李宁”正在演绎V型大回环?

发布时间:2018-11-07 09:28:09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K图 02331_21

  2018年的李宁(02331.HK)格外高调。纽约和巴黎的两场走秀让其摇身一变,突然从人们印象中淳朴的国产运动品牌变身成了时髦、“妖艳”的国货潮牌。刷足存在感之余,经历6年沉寂后的李宁,业绩呈现良好涨势。

  2018年半年报显示,李宁实现收入47.13亿元,同比增长17.9%;净利润同比增长42%至2.69亿元,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安踏。

  在今年低迷的市场环境中,李宁2018年1-6月股价涨幅仍达到31.26%;1-10月股价涨幅回落到1.82%。而安踏1-10月股价跌幅为-11.86%。

  如今的两场时装周上,无处不标榜的“中国李宁”标志,表明其定位已经从“世界的李宁”回归到了“中国的李宁”。一双悟道ACE被淘宝卖家炒至3000元高价,胸前有“中国李宁”四个字的T恤也开始成为年轻潮人的时尚单品……但是,人们心中仍有疑问,尽管目前“走秀”带来的复苏势头良好,但仅凭借两场国外时装周走秀就能彻底改变李宁的未来吗?

  这并非李宁第一次寻求摆脱品牌“老化”的躯壳。2010年品牌升级战略的失败,给李宁公司带来了持续3年的亏损和长达6年的低迷。当时的李宁积极谋求国际化,进军美国,一度被称之为“中国的耐克”,不料却痛失本土市场NO.1的位置,将龙头之位拱手让于一心沉潜本土市场的安踏。

  而这一番“中国的李宁”能不能赢回来?先来看看它是怎么输掉第一局的。

  01 百亿大关,惨痛的第一次升级

  “根正苗红”的李宁曾一度是国内运动行业当仁不让的老大,而后却被“草根”出身的晋江品牌安踏在业绩上惨痛“碾压”。回过头来看,2010年成了李宁难以重回的巅峰。当年李宁营收达到94.5亿元,净利润有11.08亿元,离中国体育品牌的首个“百亿大关”仅一步之遥,但情况在2010年后急转直下。

  2011-2013年,疯狂扩张后的国内体育鞋服行业开始去库存,李宁和安踏业绩都遭遇了“断崖式”下跌。不过,安踏在2012年弯道超车,以76.2亿元超越李宁的67.4亿元的营收规模,而后业绩开始一路走高,与李宁出现“剪刀差”。而李宁却在此后开启了3年亏损的惨痛经历,在2012-2014年分别录得19.79、3.91、7.81亿元的亏损,累积亏损超过31亿元。

  此后,安踏和李宁的分化愈加明显。2015年,安踏实现了营收111.26亿元、净利润20.4亿元,成为国内首个跨入百亿俱乐部的运动品牌,坐上了国内体育用品的头把交椅(图1)。深耕三四线城市的安踏在坐稳龙头位置后,继续发挥规模优势;2017年,李宁的营收虽然回升到了88.9亿元,但已经不能同巅峰期同日而语,因为安踏的营收已经增长到166.92亿元,规模是李宁的1.87倍。

  图1:李宁、安踏近年营收、净利润对比(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新财富整理

  除了营收差距在持续扩大,两者的净利润差距更加悬殊。安踏的盈利能力非常稳健,近10年净利润一直要高于李宁。

  其实李宁和安踏的毛利率相差并不大,都在40%以上,并且有持续上升的趋势。但是净利润率上,两者却十分悬殊,安踏一直稳定在18%左右,而李宁波动较大,不仅期间数年亏损,2017年净利润率也只有5.79%。2017年,李宁和安踏的净利润分别为5.15亿元、30.87亿元,安踏接近李宁的6倍。可见,安踏的盈利能力一直强于李宁,并且非常稳定(表1)。

  安踏一骑绝尘的盈利能力也令它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强劲。2017年安踏的市值达到1137亿元,成为国内运动鞋服市值第一,服装上市公司市值第二的企业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