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将至,不少人早已准备“大买一通”。但“购买欲”异常旺盛,很可能是心理疾病的先兆。北京回龙观心理专家表示,如果一个人不是因为需要某些商品而疯狂购物,很可能是得了病态性心理疾病。
“购物狂”,已不再单指女性,很多男性也爱“双十一”。
这几天,市民陈先生没事就上网浏览商品,他的购物车已经“满满”的,从各种零食小吃、到男士T恤、运动鞋、帽子,再到音乐播放器……加起来得有好几千元。“其实也都不是什么必需品,就是想着双十一有优惠,买呗。”他说。
很多人都和陈先生一样,之前“买买买”,买完之后,又后悔买了很多没用的商品。
心理专家:“购物狂”属于冲动控制疾病范畴
北京回龙观医院成瘾医学科心理治疗师刘艳表示,“购物狂”对商品有一种病态的占有欲,当他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就会特别冲动,哪怕是毫无用处或重复的商品,都会不假思索地购买。如果看见了不买,心里就会堵得慌,但往往买了之后又后悔。如果是透支消费,还会变得焦虑不安。“购物狂”重视购物过程远远超过购物结果。
“病态购物行为会带来诸多问题。”刘艳称,病态购物行为,不仅可能带来经济负担、影响到家人和朋友的关系,还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病态性购物症和病态性的赌博、暴食、偷窃等,在心理学上都属于冲动控制疾病的范畴。通常,病态性购物狂会合并其他与冲动控制有关的问题,比如暴食、忧郁和药物滥用等问题。
“购物狂”也可能有躁狂倾向
心理专家提醒,有的人不仅高消费,消费时还会情绪过分高涨,不合理消费次数不断增加,这样的“购物狂”如果同时还有话语格外多、特别开朗等表现,很可能有躁狂倾向,需要精神心理方面的专业检查。
建议:现金支付抑制购物冲动
专家也出了几招,帮助消费者抑制购物冲动。
例如“计划”:购物之前要养成做计划的习惯,在没有打折或闲暇换季时列出自己需要的物品;
“记账”,坚持记录大件商品或大笔消费的支出金额,减少盲目支出;
“限时”,把购物时间排到日程安排上,限定一个大致的时间,可以避免挑选时间长、范围广造成的购物过剩;
“现金支付”,很多热爱购物的人都有使用信用卡的习惯,沉溺于可透支的刷卡当中,不利于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建议购物上瘾的人使用现金支付,这样比较清楚自己的消费额度,利于对购买行为进行控制。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