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康得新(002450.SZ)股价再跌3.41%,收报5.94元。
三日前,上海清算所发布关于未收到“18康得新SCP001”付息兑付资金的通知。随后,康得新公告,公司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违约,违约金额高达10亿元。
受债券违约风波影响,康得新股价接连下挫。自1月15日以来的短短三个交易日内,其股价大跌17.27%。与此同时,或因踩雷“18康得新SCP001”,新华增强债券基金1月14日和15日净值分别下跌1.96%和2.34%。
实际上,康得新自2018年11月复牌起就遭到机构的疯狂抛售,其最新股价较复牌前已经下挫65.08%。在这段时间内,新华基金为何没有及时出售手中的债券?
多位受访公募固收人士指出,流动性丧失之下,想卖卖不出是核心问题。至于后期处理,有受访者直言“只能随缘”。
踩雷债券“卖不出去”
自2016年4月13日成立以来,新华增强债券基金的净值从未有过如此剧烈波动的情况。
截至2019年1月11日,新华增强债券A、C份额成立以来的净值涨幅分别为13.82%、12.55%,然而在经历了1月14日和15日的暴跌后,新华增强债券A、C份额截至1月16日的历史业绩回报瞬间降至9.14%和7.84%。
“踩雷”几乎毋庸置疑。据2018年三季报显示,新华增强债券基金持有“18康得新SCP001”15万张,公允价值1504.35万元,占基金资产净值的8.61%。
从18康得新SCP001的交易情况可见,1月14日其中债估值(净价)由1月11日的99.9643元降至为79.2520元,新华增强债券基金净值大跌之日与此相符。
新华增强债券基金的2018年三季报还显示,其三季末规模为1.75亿元,其中某单一机构投资者持有该基金的份额占比为58.75%。因此,新华增强债券基金踩雷背后,可能同时有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受伤。
违约也是新华基金被迫接受的选择。
深圳一位公募固收投资总监1月17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一旦发行人在二级市场出问题了,理论上肯定是要卖的。但确实没有办法,发行人一旦出问题后,其发行的债券也会失去流动性,定价方面也出现问题。比如买方给的价格都是10块、20块的超低价,买卖双方难以达成一致。”
另一家基金公司固收负责人同日亦向记者表示,“机构之间的信息是互相共享的,这债券谁都知道出问题了,还有哪个傻子会买吗?”
此外,华南一位债券交易人士也向记者直言,“对于踩雷的债券,绝大部分公募不会愿意接手。而对于踩雷的基金公司而言,声誉损失是相当大的。”
上述人士进一步提到,康得新的这类雷并非完全“防不胜防”。其表示,“说实话我们做债的人,其实挺讨厌康得新这种债券,因为确实看不懂它的高存高贷模式,无法清楚地了解它的业务情况。高存高贷对股票可能是优点,但对债券是缺点,很多在二级市场是牛票的公司,做债的人都不太喜欢,会选择规避。”
公募对于踩雷事件确实颇为敏感。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2018年就有公募固收投资总监因团队连踩三雷而遭到降职处理。
7只债券实质违约
以目前的趋势来看,今年踩雷情况的出现,或较2018年更为频繁。
广州一位债券人士1月17日向记者感叹,“踩雷机构太多了,滚动发了这么多短融,接下来肯定还会有更多违约案例发生。”
据统计,截至1月17日,今年以来已有7只债券实质违约,分别是16中油金鸿MTN001、16同益债、18康得新SCP001、18华阳经贸CP001、16新光01、16大机床MTN001和16众品02,共涉及违约余额为48亿元。而2018年同期仅有3只债券实质违约。
另外,上述7只违约债券背后的发行人,有5家均不止一只债券违约,其中违约债券数量最多的一家公司旗下已经有9只债券实质性违约。与此同时,部分公司旗下还有多只债券即将到期,违约风险较高。
深圳一位债券基金经理1月17日向记者表示,“从违约债券数量的绝对值来说,今年大概率不亚于2018年,在这样的背景下机构踩雷的情况可能也会不断上演。但从债券市场的整体违约率而言,其实还是处在较低的水平。”
不过,考虑到信用违约风暴的延续,多家机构在谈及2019年债市操作策略时,均表示要规避信用风险。
日前,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陈凯杨向记者表示,“2018年的黑天鹅更多集中在信用债层面。因为违约暴露增大,信用债分化加剧,高等级信用利差持续压缩,中低等级债券则价格大幅下跌甚至丧失流动性,民营企业债券成为重灾区。随着宽信用政策逐步落地,部分龙头民营企业债券收益率有所下行,但是信用分化的格局仍未变化。规避信用风险仍是投资中的重点。”
相关报道>>>
债务爆雷!康得新账上现金150亿 却连10亿债券也“还不起”?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