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已走过16个年头,在今年A股整体下跌的情况下,其规模不降反增,尤其是ETF不断创造新纪录。
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指数基金规模共计5382.5亿元,环比上个季度增长了490.6亿元,ETF的规模单季度暴增351亿元,总规模达到2897亿元。
自6月1日A股纳入MSCI指数体系,大批成熟的国外资本进入内地市场,追逐的也是指数基金。
“是不是说指数基金大势已定?”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马晓东近日在深圳举行的首届“全球指数基金论坛”上提出疑问。
从全球市场看,指数基金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市场发展比较成熟,规模增速很快,在全球各大类细分产品中,属于最快速发展的产品。
指数基金投资的根本推动力量需要指数长期上涨。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指数基金仍需要择时、择风格。
巴菲特力荐,投资首选指数基金!点此查看详情>>>
指数基金迎来春天?
巴菲特曾多次说过:对于个人投资者,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指数基金定投。
这让指数基金暴得大名。但在中国,直到2018年,指数基金才迎来自己的春天,规模暴增,被很多市场人士视为继主动权益基金、货币基金大发展之后,指数基金的元年。
这在国外市场可以找到例证。马晓东表示:“美国市场似乎也在讲同一个故事,从2009年算起,被动基金已经连续十年获得资产净流入,尤其是最近三四年,资金一方面从高收费的主动基金中撤出,另一方面涌进了低成本的指数基金和ETF,这使得它们总规模已经占到美国市场的35%。”
不过,中国的指数基金增长虽快,但相对于三季度末13.16万亿元的公募基金总规模,占比仅4%。所谓指数基金,就是以特定指数(如沪深300指数)为标的,并以该指数成份股为投资对象,购买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的基金产品。
指数基金的优点极其明显:一是,从事被动投资,投资策略简单明了,非常易于普通投资者理解。二是,银行理财等资管市场正在进行净值化转型,投资人过去已经适应了预期收益型“保本”的产品。过去,投资人被“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完成了投资者教育,但近两年货币基金规模监管趋严、收益率也较以往大幅下降。在从风险较低的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向风险较高的权益类产品、净值型理财转型过程中,选择风险收益较为透明的指数基金作为过渡也是一种策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主动权益类产品。2007年,不到250只权益类基金产品就能把规模做到接近3万亿,但如今2000多只产品却撑不起2万亿的规模。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在上述论坛上表示,今年以来指数化基金受到市场青睐的原因包括:一是,市场有效性在提高,主动管理基金平均3%的超额收益,已经明显下降;二是,A股个人投资者占比已经下降至40%左右,开始迎来“机构化”时代,指数化投资作为工具开始为机构所用;三是,权益类基金达两三千只,选择难度加大,特别是存在很多风格漂移的基金,但指数基金更为简单、直观、透明、低费。
此外则是外部因素影响。李一梅认为,20万亿银行理财开始净值化转型,“什么样的资产能够承接净值化向权益类市场的配置,指数基金一定是一个最简单、最快速的选择;今年以来,A股信用风险事件频发,指数化投资可以帮助分散风险,卸掉很多委托人身上的压力。”
腾安基金董事长刘明军表示,随着资管新规落地,在产品“净值化”转型、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智能投顾与组合投资兴起的背景下,现有货币基金独大,债券基金第二的行业格局在未来可能被颠覆,被动投资方式将成为新的风口。
投资价值几何?
指数基金虽然千般好,但是要进行投资,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值得跟踪的底层资产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