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去年1200多家上市公司委托银行理财 1.66万亿元总金额刷新5年最高纪录

发布时间:2019-01-14 09:31:51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上市公司将闲置资金委托银行理财已不再是新鲜事,尤其是在去年低迷的市场环境下,部分行业营收不景气,一些上市公司苦心经营的ROE净资产收益率还不如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想而知,在去年全年,有大量的上市公司将其闲置资金用来购买银行理财,以获取可观的回报。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去年全年,先后有1252家上市公司有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纪录,合计认购金额总额达到1.66万亿元。与此前相比,上市公司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申购,无论是上市公司参与的数量还是认购金额总额,均刷新了最近5年来的最高纪录。

  上市公司委托银行理财

  公司数量和累计金额逐年增长

  上市公司的闲置资金都到哪里去了?那些带着保值增值目的、申购私募基金、银行理财等产品的资金,在近年来有哪些变化?随着2018年度上市公司对证券投资数据完整出炉,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近年来,上市公司委托银行理财的热情不断高涨。究其原因,短期银行理财为资金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上市公司购买这类银行理财也能够有效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外,银行理财相较其他理财产品而言在安全性上有保障,且能够为上市公司带来稳定的收益。

  于是,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上市公司闲置资金的规模越来越庞大,上市公司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申购队伍也逐渐壮大:《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上市公司认购银行理财的金额总额逐步攀升,去年全年,共有1252家上市公司委托银行理财,同比增长近5.22%,合计认购金额总额达1.66万亿元,同比增长20.71%。

  即便是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开始走低,仍然不妨碍去年全年上市公司委托银行理财的规模刷新最高纪录。记者整理最近5年来上市公司委托银行理财的纪录发现,去年全年,无论是上市公司参与的数量还是认购金额总额,均是近5年来的最高记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认购金额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存在很大的相关性:随着银行理财收益率的缓慢下行,上市公司委托银行理财的金额也出现明显的下降。

  以银行理财收益率相差较明显的去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为例,两个季度之间数据差别十分明显:去年第二季度期间,上市公司认购银行理财的数量有13225份,认购金额达8994.06亿元;而在去年第三季度,伴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的萎缩和产品预期收益率的持续回落,上市公司共认购银行理财的数量为5438份,总金额迅速降至3972亿元。

  23家上市公司出手最“阔绰”

  委托银行理财金额均超百亿元

  在合计认购金额高达1.66亿元的上市公司中,有23家上市公司对银行理财青睐有加,委托银行理财的资金均超过了100亿元。

  其中,在去年全年委托银行理财最多的是天茂集团。《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在去年全年天茂集团认购兴业银行结构性存款的总金额已经达到631.34亿元,在1252家上市公司中居于首位。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天茂集团先后13次买入银行理财李婵,已有8笔到期,截至今年1月13日,该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到期实现的收益已经达到1.07亿元。

  紧随其后的是宝钢股份,在去年全年也大手笔委托银行理财产品,去年认购总金额已经达到490.2亿元。但与天茂集团不同的是,宝钢股份并未执着于认购单一银行的理财产品,而是先后买入了6家银行的理财产品,目前这些理财产品均尚未到期,最早到期获得回报的产品会在今年5月份到期。

  另外,还有欧普照明等21家上市公司去年购买银行理财的金额均超过了100亿元。实际上,从这委托银行理财金额最多的这23家上市公司的认购纪录中也能够发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的走低和收益率的下滑,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的热情大不如上半年。

  从认购记录中也能够发现,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短期银行理财产品,一般期限在3个月左右,风险和收益都相对较低;二是信托、资管等固收类产品,期限一般在1年至2年之间,其收益情况要视依据项目风险而定;另外,也有些通过多层嵌套,参与到潜在战略合作伙伴的定增方式,这类产品并未明确标注到期时间。

  而随着银行理财收益率的不断下降,上市公司的闲置资金又去往何方?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A股市场主要投资标的估值处于底部,风险偏好明显的资金有望重新回到A股市场,而目前对今年债券市场的判断,也是预测将延续债市牛市者居多。在银行理财的收益大幅下降后,上市公司闲置资金的偏好会出现明显变化。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