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二级市场上均有北上资金的大规模单边买入为市场底部的说法,在A股调整期间,聪明资金已经嗅到投资机会开启“买买买”模式。两市合计净流入469.13亿元,创2018年5月份以来新高,开通以来历史第二高。北上资金11月青睐股中,白酒受到重点买入,此外大消费还有金融股也成为了主要买入对象。北上资金虽并非绝对的行情指引,但却不失为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近期回调中,北上资金再度转向中小票尤应引起重视。
11月以来北上资金净流入创历史第二高
在A股调整期间,聪明资金已经嗅到投资机会开启“买买买”模式。11月,北上资金沪股通、深股通分别净流入325.36亿元、143.76亿元,两市合计净流入469.13亿元,创2018年5月份以来新高,开通以来历史第二高。与10月北上资金的流出相比,11月海外投资者大举加仓A股。
11月主要股指大体先反弹后调整,沪指还月跌0.56%,北上资金从10月的净流出转为净流入,金额达469.13亿元。从北上资金净买入的39只个股来看,白酒为主的大消费受到关注,此外金融股也成为重点买入对象。
记者据统计,11月份以来,北上资金净流入A股469.13亿元,扭转了10月份净流出105.29亿元的局面,同时净买入金额为下半年月度最高。值得注意的是,11月沪指月度调整中,沪股通却成为北上资金净流入主战场,占北上资金当月净流入近70%。
从沪股通逆势买入对象来看,有26家公司进入其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其中19只个股被沪股通资金净买入状态。以11月至有统计数据的日期计算,贵州茅台(600519)成为北上资金最青睐对象,净买入高达53.99亿元。招商银行(600036)、中国平安(601318)则超过30亿元,此外恒瑞医药(600276)达到22.33亿元、海螺水泥(600585)为11.85亿元。
此外,沪股通11月净买入超过1亿元的还有南方航空(600029)、伊利股份(600887)、中国石化(600028)等。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随着A股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外资已经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从中长期来看,A股低估值和成长性在全球范围仍具有较大吸引力,预计未来海外资金对A股市场的风险偏好将会逐渐修复,年内北上资金重点布局的标的后市获超额收益机会或较大,值得关注。
青睐消费和金融股
历来二级市场上均有北上资金的大规模单边买入为市场底部的说法,而分析人士也表示,尽管股指仍位于底部运行,且短期仍有反复可能,但沪深股通在近期的积极布局,却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当前A股市场特别是贵州茅台等A股“重器”已进入价值投资区间的观点,在前期调整后,两市白马股长线布局价值或再度凸显。
梳理可见,北上资金11月青睐股中,白酒受到重点买入,此外大消费还有金融股也成为了主要买入对象。
从股价表现来看,北上资金追捧股中大部分出现上涨,其中不乏涨幅可观者。例如隆基股份(601012)11月大涨37.27%、智飞生物(300122)涨幅19.27%,中兴通(000063)讯月涨17.37%,此外南方航空等月涨幅超10%。而五粮液(000858)、小天鹅A(000418)、泸州老窖(000568)等涨逾5%,美的集团(000333)11月涨幅也均超2%。
北上资金重点买入的39家上市公司业绩十分优异,其中29家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净利润增长,其中隆基股份、世纪华通(002602)、中国平安、万科A(000002)、爱尔眼科(300015)等15家公司更是连续三年净利润增幅超10%。
加仓中小票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来沪深股通均对少数几只白马股青睐有佳,仅从年内数据来看,中国平安、贵州茅台、五粮液、海康威视、格力电器等5只个股均在年内全部可互动交易的交易日中分别登上沪股通、深股通每日前十大活跃股榜单,为北上资金挚爱。
相对于A股市场庞大的体量来说,北上资金虽并非绝对的行情指引,但却不失为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近期回调中,北上资金再度转向中小票尤应引起重视。
市场人士表示,去年其持有较多的白马蓝筹,但从去年下半年便已开始逐步调仓到成长类个股中了,尤其是中小创中的细分行业龙头。市场此前对白马蓝筹过分乐观,但市场本身也找不到比市场更乐观的地方,因而一旦白马业绩增速不及预期,大幅回调不可避免,因此后期在白马股上的布局上会更加谨慎。目前更加看好TMT行业、医药股和周期股。
联讯证券分析观点认为,年末行情需要更多耐心,也需多角度挖掘投资机会。在政策托底、改革红利不断释放背景下,A股估值修复仍然可期。价值蓝筹仍然是长线资金青睐的重点,可根据行情波段持续关注。华鑫证券也认为,2600点之下机会大于风险,即使指数再度出现深度调整也大概率是最后一跌,所以对于年报预期改善标的依旧是绝佳机会,毕竟市场热度已经起来,应敢于逆周期配置。
(文章来源:投资快报)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