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股指期货再松绑!2000-3000亿增量资金将至?这些概念股将爆发?

发布时间:2018-12-03 09:43:09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12月2日,中金所发布公告称,经中国证监会同意,在综合评估市场风险、积极完善监管制度的基础上,将稳妥有序调整股指期货交易安排,本次调整主要涉及保证金、合约手数以及平仓手续费等三方面,而这将是2017年以来的第三次松绑。

  股指期货再松绑

  从中金所官网披露的消息显示,本次松绑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一是,自2018年12月3日结算时起,将沪深300上证50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标准统一调整为10%,中证500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标准统一调整为15%;

  二是,自2018年12月3日起,将股指期货日内过度交易行为的监管标准调整为单个合约50手,套期保值交易开仓数量不受此限;

  三是,自2018年12月3日起,将股指期货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四点六。

  对于此次调整,中金所表示,会是优化股指期货交易运行、促进市场功能有效发挥的积极举措。且上述措施实施后,中金所将持续跟踪评估措施实施效果,加强市场风险监测与交易行为监管,确保股指期货市场安全平稳运行。

图片来源:中金所官网

  此前已两次松绑

  2015年股票市场异常波动,为了维持市场平稳运行,抑制期货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自2015年7月开始,中金所先后多次对股指期货交易的保证金、手续费、日内开仓数量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收紧。

  在2015年9月2日晚间,中金所宣布,自2015年9月7日起,将期指非套保持仓保证金提高至40%,平仓手续费提高至万分之23,也就是整整上调了20倍。同时,非套期保值客户的单个产品单日开仓交易量超过10手,就认定为异常交易行为。

  随着股票市场日趋平稳,直到2017年,中金所才开始对股指期货交易进行松绑,而且是一年内两次松绑。

  第一次是2017年2月16日晚,当时所调整的事项与本次相同,根据中金所发布的公告显示,自2月17日起,股指期货日内过度交易行为的监管标准从原先的10手调整为20手,套期保值交易开仓数量不受此限;自2月17日结算时起,沪深300、上证50股指期货非套期保值交易保证金调整为20%,中证500股指期货非套期保值交易保证金调整为30%(三个产品套保持仓交易保证金维持20%不变);自2月17日起,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平今仓交易手续费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九点二。

  第二次则是2017年9月15日,当天中金所连续发布两则通知,宣布自2017年9月18日(星期一)起,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各合约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6.9。此前,手续费标准是成交金额的万分之9.2,也就是说,交易手续费这次被下调了25%。此外,沪深300和上证50股指期货各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由目前合约价值的20%调整为15%,同样是自2017年9月18日起实施。保证金的下调幅度,同样是25%。

  下图是股指期货交易史上,保证金以及手续费的历次调整情况,其中股市波动剧烈的2015年经历了最多次的调整。

数据来源:公开网络整理

  股指期货将恢复常态化?

  就在中金所本次调整的前一天(12月1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第14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表示,将优化市场参与者结构,大力推动国企和各类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持续推进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参与国债期货工作,推动外资机构通过互联互通、QFII、RQFII等参与期货交易。

  做好股指期货恢复常态化交易的各项准备,支持CTA商品投资,协调推出更多投资于商品的公募资管产品。

  将带来更多的长期资金?

  而对于本次松绑,爱建证券表示,调整期指交易安排,有利于吸引更多长线资金,提振投资者信心,股票交易量或进一步提升,增厚公司利润,行业价值将进一步显现。

  而在11月30日,中金所副总经理张晓刚在2018全球量化金融峰会上表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非常需要长期资金,中金所正会同监管层研究优化长期资金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的政策,比如适度调整基金产品买入和卖出期货合约价值与资产净值比例上限等限制性政策。此外,他也提到,目前养老金参与金融期货市场已无政策阻碍。

  预计有2000-3000亿资金增量

  此外,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也表示,中国证券市场规模高达40-50万亿,从近30年期货市场功能和作用来看,健康的现货市场一定需要有衍生品工具保驾护航。一是可以起到稳定现货市场作用,二是能够实现工具的多元化,三是带动机构投资者成长,股市可以吸引更多市场资金进入。

  至于能够带来的资金增量方面,金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