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三家公司主动合并、粉碎整合 这样的“扩张”我还头一次见

发布时间:2019-01-02 11:54:17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三只酒杯,“咣”地碰在一起,在安静的饭店里发出清脆的声响,随后,酒杯被重重地放在桌上,掌声和喧闹声迅速点燃了整个饭店大堂。

  2018年岁末,隆冬的北京寒潮频袭,但京郊顺义的一个温泉酒店里,却热闹异常,一家公司刚刚在此开完决定未来的高层会议。三位举杯人碰杯后,分别挨桌去敬酒,目的是为达到稻盛和夫所倡导的“微醺”。

  三位举杯人,分别是首佳顾问董事长高喜善、首佳顾问董事高级副总裁宋生华、首佳顾问董事高级副总裁高志霖,整整一年前,他们在没有任何资本助推下,将分别已是各区域“老大”的公司,合并了。

  此举一时在业内引起哗然。谁都知道,一些公司的合并重组,往往后面都有资本的力量,诸如美团点评、58、赶集,滴滴、快的,有时还是创始人迫于压力不得不去合并。为何这三位,要在整个盘子只有几百亿、堪称“小众”的评估行业,吃螃蟹呢?

  故事还得从近20年前说起。

  1

  “00派”向原单位借钱创业

  2000年前后,国家要求房产评估等鉴证类事业单位进行改制,与政府职能部门脱钩,以避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混乱定位。员工们可以继续选择留在体制内,也可以选择离开创业。高喜善、宋生华和高志霖当时都选择了后者,理由分别是“出去闯一闯,探索一下有挑战性的事情,无非失败了打份简历重新找工作”、“觉得还是应该做一些更市场化的工作”、“在事业单位干都看得见底,混日子是可以的,想干事其实挺憋气。”

  于是,成长经历极其相似的三人,分别从北京、武汉、嘉兴的房管部门辞职下海,创立了自己的评估公司。但起步还是艰难的,高志霖当时创办的浙江和诚房地产估价公司,连注册资金都凑不齐。

  “当时买断工龄1000块钱一年,我和另外一位合伙人总共补偿了几万块。”高志霖回忆说,“所以公司注册资金都是房管处借给我们的,等慢慢有钱了再还回去,完全从零开始。”

  作为从体制内跳出的“00派”,高喜善、宋生华和高志霖是幸运的,他们赶上了房地产发展的黄金十年,因为三人本身都是科班出身,专业能力也强,公司业务发展的都很快。“很庆幸当时选择对了,感觉人生有时候选择和努力是同样重要的。”高喜善对《中外管理》说。

  刚下海时,公司90%以上的业务都是土地出让评估,如地价审核等。但从那时起,高喜善就觉得做企业一定要适应环境和市场变化,他觉得这种单一业务虽然利润还不错,但抗风险能力还是不够。

  所以公司发展稳定后,高喜善就主动开始拓展抵押评估业务、拆迁评估业务和一些咨询类业务。

  这个“多元化”的转型,事后证明极有“先见之明”。

  2004年3月,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04年8月31日起,所有经营性的土地一律都要公开竞价出让,是为著名的“8.31大限”。

  当时,高喜善创立的北京首佳房地产评估公司很快从土地出让评估转型到土地招拍挂评估,避免了政策变化带来的冲击。

  业务结构随着市场变化主动去调整和变化,这是经营任何公司的真理,但在评估行业尤甚,因为它服务的是政策性极强的房地产业。

  另一方面,做这一行,一定要守法合规,否则“出了事都会来找你”。高喜善告诉《中外管理》:“做了评估之后法院判案、抵押贷款、拆迁补偿就以此为依据了,如果有虚假或者有猫腻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回想起创业经历,一个故事让高喜善记忆犹新。

  2001年发生了全国闻名的沈阳“慕马”大案,彼时某“大陆富豪”卷入其中,其开发的沈阳某房地产项目,正是首佳公司做的评估。没想到评估完成后,委托企业随后又伪造了一份评估报告,把报告里的土地证进行了调换,以达到用“小面积土地”抵押,获“大面积土地”贷款的目的。

  事发后,公安机关前来调查,最后一对比才发现,委托企业在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时,把其中几页进行了“调包”。虽然此事与自己无关,但还是惊出高喜善一身冷汗,也让他认识到做这一行,保持专业能力、控制好风险非常重要。所以他把首佳公司的企业文化定为:“业精为首,诚信为佳”。

  此事件,也间接“影响”了首佳公司的全国化进程,因为如果效仿当时的主流模式,高喜善认为会有不可控的风险。

  2

  另辟蹊径的“好学生联盟”

  经过多年发展,三人创立的北京首佳房地产评估公司、武汉国佳房地资产评估公司、浙江和诚房地产评估公司都成为所在地区的领头羊。

  高喜善感觉到自己的公司发展遇到了瓶颈,但对于走出北京他还是很迟疑。因为“外地市场不是很透明,市场环境也存在很大差异。”

  但部分公司客户却有全国化的趋势,这时如何去服务好这批客户,成为高喜善头疼的事。“我不太认可开分公司的形式,很多公司就是在当地找一个很牛的代理人,用你的品牌资质在当地拿项目,有变相透支品牌资质的风险。”高喜善说。

  这对于把控业务质量和风险,无疑带来了极大难度。“这钱赚得肯定不踏实,所以没敢做。”

  但有同行这么做了,2010年在评估行业业务收入已排名全国第一的首佳公司,在随后一年被“全国化”的友商赶超。

  高喜善决定“另辟蹊径”。由于评估行业内部经常在一起交流,高喜善、宋生华便认识于多年前的“估价机构联谊会”。

  新想法萌生,高喜善立刻找到行业里两个老朋友商议,宋生华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们商量,选一些在价值观、理念、业绩、品牌、服务水平都较为领先的各地机构一起成立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共同为客户做好服务。

  这一举动在2011年的冬天,如同一把火炬,点亮了沉寂的中国房地产估价界。很快,北京、武汉、成都、深圳、上海五家评估机构共同揭牌,布局于“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的中估联行不动产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平台搭建起来,迅速得到了国内同业的响应,全国各地36家机构陆续加入,基本覆盖了全国一二线城市。中估联行成为房地产估价行业跨地区资源整合平台。

  “这个行业地域性也很强,比如说,在上海做估价的机构,不见得知道西安的实际情况。而在当地深耕多年的机构对政策变化、市场趋势都很了解,所以这种地域化的整合,给客户带来的服务支撑,比设分支机构提供的服务支撑要好得多。”高喜善分析说。

  在首佳集团市场品牌中心总监赵蓓看来,组建中估联行确实是“弯道超车”,因为评估行业做全国化的成本太高了。

  高喜善认为,中估联行和行业协会的区别在于,中估联行在行业内被称为“好学生联盟”,都是行业内的一流企业,协作性、共享性、互动性也更强,而行业协会是面向全国的,服务能力参差不齐。“我们专门做了一个中估联行估价实务手册,不仅有技术标准还有流程标准、服务标准,都是高于行业标准的。”

  高志霖位于浙江嘉兴的公司也因业务有特色,作为第12个成员加入了中估联行,成为三线城市里第一家中估联行的机构。

  宋生华坦言,中估联行成立后,还真没想过哪天会不会“走到一起”,那时更多想的是简单的抱团取暖、互相学习。

  加上成员在省内的分支机构,中估联行就覆盖了200多个城市。每年,这个平台都会开技术总结提升会,一同共建数据、共享案例,同时尽量让客户资源充分共享。

  面对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概念的袭来,中估联行还整合孵化出了一个中估联数据公司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财经导报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 财经导报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