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银行经济利润下滑是普遍现象,但相较于大行和农商行,股份行和城商行受到的冲击最大。”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曲向军表示。
曲向军是在12月26日的麦肯锡《中国Top 40家银行价值创造排行榜(2018)》发布会上做如上表述的。麦肯锡发现,2015年,40家纳入分析的银行(6家大银行(分别是四大国有银行、交行和邮储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17家规模较大的主要城商行以及5家规模最大的农商行)中有4家未能创造股东价值,2016年该数字增至13家,2017年更是达到了22家。该严峻形势在本年度终于有所改观,截至2018年上半年,仅有15家银行未给股东创造经济利润。
从四大类银行来看,2017年六大行整体经济利润下降达16.8%;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整体经济利润由正转负;17家主要城商行整体经济利润同样转负,达-129亿元人民币;仅5家主要农商行同比提高5.3%,是四类银行中整体经济利润唯一得到提升的一类。
曲向军认为股份行和城商行“受灾”更严重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市场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城市,竞争激烈,定价市场化对其影响很大,有些股份行甚至利差低至1.6%,远低于银行业平均利差水平。
二是因为存款没有四大行稳定,存款的成本在大幅上升,而在监管要求下贷款利率在下降,加剧了利差缩窄。并且因去杠杆和资管新规等监管要求,中收也在下滑。
三是没有做到资本高效配置,这方面需要转向打造价值银行,精细化配置资源,盯紧创造利润最多的行业和客户。
四是风险偏好过高,因为长期容忍高风险,为了抢占市场做“别人不敢做的业务”,所以城商行和股份行的不良资产积压,逾期贷款率业内平均是5%,而这两类银行中很多都超过8%,不良的包袱很重。
但曲向军也提到,股份行和城商行中也有分水岭,个别银行在零售方面较为突出,抗压能力明显提高。
自2015年至2017年,国内银行的经济利润持续下滑。2017至2018年, 国内银行面临更多严峻挑战。利率市场化导致利差依然较窄,银行无法继续倚赖利息收入拉动营收增长;强监管下资产质量虽略有好转,但信用风险犹存;同时监管提升了对系统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给很多仍处于重资产模式的银行造成了巨大压力。
麦肯锡进行的压力测试显示,在不良贷款率(以2017年1.74%为基准)继续上升20%的情景下,银行平均ROE将下降1.5%~2.7%;将会有28家主要银行的经济利润为负,仅10家银行经济利润为正。
目前颇让银行头疼的还有资本补充的问题。曲向军称,明年监管层会推“系统性重要银行”,如果以总资产达2万亿以上的银行为标准,那么较大型的城商行也会被纳入其中,资本补充迫在眉睫。麦肯锡测算,2万亿以上的城商行若能快速提高,那么5年内不需要补充资本,但是目前有些银行一年规模扩大10%,利润和收入才增加不到2%,问题较为严峻。
曲向军认为,一番马太效应作用后,未来3年中国银行业的一大主题是“并购”,数量巨大的城商行和农商行会是被并购一方。在并购这些银行之前,将成为股东的银行应当“修炼内功”,包括抗风险能力、定价能力、科技能力、管理能力,推动董事会管理架构。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财经导报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财经导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 13618342042(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13618342042 邮箱:1679273423@qq.com 如未与财经导报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